在中国不少家庭的传统观念中,妇幼保健部门的儿童保健科实际上只是一种进行体检的场所,也只是测测体重、量测身高等。但是,真的是这样吗?下文将对儿童保健和体检的区别进行简单科普,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参考。
儿童保健的必要性
我国在《母婴保健法》和《儿童保健工作规范》中明确规定:保健与预防接种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儿童的早期发展奠定了一生的基础,其影响将波及到成年期甚至终生在儿童早期发育过程中,进行儿童保健支持可取得最佳效果。儿童早期发展(简称IECD)主要通过监督0至3岁婴幼儿身心发展,构建舒适环境,进行科学干预,促进儿童体格、心理、认知、情感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从胎儿期到6岁,不断对儿童进行语言、学习、情感、思维、体格、营养、生理、认知、心理、疾病预防等方面的监督和引导,通过儿童早期发展综合评价,进行个体化指导和干预,做好家庭育儿计划,优化家庭育儿环境,促进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
儿童保健和儿童体检的区别是什么
儿童体检是在系统全面体格检查的基础上,辅助一些检查检查项目,从而对儿童进行快速客观的健康评价,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常规体检项目很简单,但有些项目不一定符合儿童的检查需要,需要请专业的儿保科医生进行全面保健。所谓系统保健就是定期对儿童的发育状态、营养状况、疾病状态、神经心理发展状况进行程序化的全面观察、评价,及时发现营养偏差、疾病状况、发育迟缓和心理健康偏差等潜在风险,尽快进行干预和健康引导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检查内容与儿童体检基本相同,包括婴儿从头到脚的全身体格检查,但儿童保健侧重于家长沟通,关注婴儿的生长发育、行为习惯、哺乳睡眠、安全教育、亲子关系及促进早期发展等近百年的医学实践证明,这是一项非常科学有效、性价比最高、充分体现预防理念的儿童保健措施
儿童保健的正确开启方式
儿童的保健涉及儿童护理、营养、疾病、预防与诊断、体格的锻炼、心理与体格发育、教育等。儿童保健注重“疾病预防”,对潜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早发现、早诊断,健康婴儿也应定期进行儿童保健,检查身体生长发育情况。对0~3岁婴儿,主要进行儿童生长营养发育和认知水平的研究评价;3~6岁学龄前儿童,要注意孩子的行为和身心成长;6~18岁学龄儿童、青少年,除生长发育外,还应重视心理问题,注重精神健康成长,缓解过度学业负担。儿童还应按程序接种疫苗,避免疾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