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麻醉诱导期的心理健康保护具有很强的特殊性,和成人的方式有很大的不同。麻醉可以降低患儿对手术过程的回忆,但是如果麻醉诱导期的方式不合理,会使幼儿遭受巨大的心理压力,感到焦虑和不安。所以在预防小儿心理创伤时,正确、科学的引导会保护小儿的心理健康。
小儿术前的焦虑情绪
小儿术前会有紧张、不安、担忧和失眠等情绪,而且还会伴有自主神经系统活性增加。小儿会表现出害怕、情绪烦躁、呼吸困难、全身战栗等问题,不愿意说话和玩耍,不停地哭闹,甚至企图从病房、手术室逃跑。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的情绪表达也不同,低龄幼儿主要是担心会和父母分开,而年龄稍大些的是关系手术会不会疼,并且会强制进入“睡眠”带来的失控感和不安全感。尤其是在不熟悉的手术环境中被陌生人包围时所产生的恐惧感。
小儿麻醉诱导期的心理健康保护方式
完善的术前准备计划:医院和家长可以为孩子准备很多的心理疏导项目,例如通过视频、书籍了解手术室,给患儿讲一些关于手术过程的小故事,幼儿还可以看一些医学绘本,引导孩子自己画一些治疗过程的图画,必要时还可以和心理医生进行沟通交流。这些都应该建立在患儿年龄和接受能力的基础上,6岁以上的学龄儿童可以手术前一周安排心理疏导活动,因为他们的理解和沟通能力比较好,有充足的时间来处理接收到的新信息。年龄小的孩子这个时间就要相应的减少,否则还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家长陪伴:一些医院开始推行在麻醉诱导期由家长陪伴幼儿,这样可以减少患儿对镇静药物的需求,在手术开始前家长和患儿分开不但会使家长的焦虑感减轻,也会使有着很好的依从性。这个和孩子的年龄无关,家长的陪伴可以对稳定孩子的情绪提供帮助,家长也会选择陪伴在孩子身边。
音乐:相关研究显示,对于缓解幼儿术前焦虑,播放合适的音乐可以增加儿童的依从性,对镇静药物的需求会有所减少,帮助分散儿童的注意力。对儿童使用减少感官刺激并进行背景音乐辅助,可以有效缓解麻醉诱导时患儿的紧张情绪。还可以减少患儿与父母分开时进入到手术室的不稳定情绪。
电子游戏:现代社会中电子游戏普遍流向,在孩子中的受欢迎程度更高。很多孩子在玩电子游戏时,可以做到对外界环境反应变慢,可以忽略言语和触觉上的刺激。为4~12岁的儿童提供麻醉诱导期间的电子游戏,可以显著降低儿童的焦虑情绪,甚至比家长陪伴的效果还要显著。虽然我们不倡导儿童大量接触电子游戏,但是特殊情况特殊对待。电子游戏作为一种简单有效的廉价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儿童麻醉诱导期间的应激反应。
6岁以后的学龄儿童,由于具备一定的沟通和交流能力,通常可以使用浅静脉穿刺,不会在麻醉前出现很多意外情况。而1岁以内的幼儿,基本上没有判断和认知能力,医生面对的问题相对就会简单一些。最多突发情况的是2~5岁的儿童,护理人员和麻醉医生应该具备相关的沟通技巧,耐心和幼儿交流,应树立保护小儿围术期心理健康的理念。在围术期阶段熟练利用小儿麻醉诱导技巧,会保护小儿身心不受到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