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会有女性朋友在做子宫附件彩超检查时,发现子宫肌瘤,这让小姐姐们感到困惑和不安。那这个子宫肌瘤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又是如何形成,超声表现如何,对女性怀孕又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子宫肌瘤又称子宫平滑肌瘤,好发于30~50岁的育龄妇女,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良性肌瘤,其根据生长部位,可分为黏膜下肌瘤、肌壁间肌瘤及浆膜下肌瘤。子宫肌瘤主要由子宫平滑肌细胞和结缔组织纤维组成,其周围有一层假包膜,这是由于肌纤维被压缩所形成的。较大的子宫肌瘤,尤其是带蒂的浆膜下肌瘤,由于供血不足,可造成肌瘤缺血、坏死,甚至发生如钙化、囊性变、玻璃样变、脂肪变及红色样变、肉瘤样变等变性。从临床症状来看,子宫肌瘤可表现出月经量过多、下腹部包块或排尿、排便困难等不同的临床表现。
子宫肌瘤是如何形成的
子宫肌瘤的发病机制目前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遗传、性激素及干细胞突变是现存的较普遍的一些说法,而遗传性即是来源于母亲的子宫肌瘤患病率,性激素即是指患者体内雌孕激素的含量,干细胞突变即是指由于基因突变导致子宫肌瘤的发生。
子宫肌瘤的超声表现如何
对于子宫肌瘤的检查方法中,超声检查首当其冲。子宫肌瘤由于临床表现多样,可常由盆腔其他病检做超声检查时发现,同时其超声表现也具多样化特点,并造成与其他盆腔肿块混淆。目前的超声检查主要包括经腹部、阴道、直肠探查及三维超声探查法。经腹部超声探查法是最为传统的检查方式,尤其适用于无性生活的女性及巨大的甚至超出盆腔的肿块;经阴道探查法简称阴超,是最为常用的超声检查方法,尤其对小肌瘤显示率极高;经直肠探查法又简称肛超,对于因存在阴道出血或是阴道畸形、萎缩、脱垂等而不宜行阴式超声的患者可选择此法。
对于几种类型的子宫肌瘤,其超声表现亦各具特点。黏膜下肌瘤常表现为子宫内膜的变形或缺损,内膜下可探及低回声结节,当肌瘤完全突入宫腔时,可显示为宫腔内的实性占位,但因肌瘤与宫内膜间存在裂隙,可出现所谓的“宫腔分离征”;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检测可见瘤周的环状或半环状血流信号,内部可见条状血流信号。肌壁间肌瘤多表现为大小不一,包膜完整,边界清晰的低回声团,宫腔内膜线可由于较大肌瘤的压迫和推挤而发生移位或变形;CDFI检测可见瘤周的环状彩色血流信号。浆膜下肌瘤常表现为子宫增大,形态失常,自浆膜向外呈圆形或半圆形突出的弱或中等回声团,经局部加压和动态观察,瘤体与子宫不发生分离,当浆膜下肌瘤突入子宫两侧阔韧带则称为阔韧带肌瘤,常显示为子宫一侧体积较大的圆形实质性肿物;CDFI检测可见瘤周的环状血流信号,并可向瘤体延伸。子宫肌瘤变性常以钙化、囊性变及玻璃样变多见,钙化超声表现为强回声光团或弧状光带,后方伴声影,囊性变表现为边界清晰的圆形无回声区,而玻璃样变则常表现为边缘不甚清晰而后方回声增强的无回声区,且常在4cm以上的大肌瘤内出现。子宫肌瘤局限性脂肪变性可表现为强回声,但无声影,红色样变常与妊娠相关,表现为液化坏死区域,而肉瘤样变较为少见,其内部回声不均,边界不规则,如有绝经后子宫肌瘤增长迅速则需警惕。
子宫肌瘤对女性怀孕有影响吗
并不是所有的肌瘤都会对怀孕产生影响,对于体积小、数量少的子宫肌瘤,如果没有特殊症状,则可无需处理,只需怀孕后注意监测。而对于体积较大、数量较多或处于黏膜下或位置特殊的子宫肌瘤,因容易引起不孕、流产、早产及其它产科并发症,常需处理。
如果患者年龄尚小且肌瘤又比较大,或是肌瘤是造成不孕或流产的原因,则建议手术切除;如果患者备孕时年龄已经较大,则可先尝试带瘤妊娠。从治疗方式而言,目前有效的治疗方式主要有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HIFU)治疗,宫腹腔镜、开腹剔除术等。其中HIFU治疗因没有伤口,恢复较快是伤害最小的一种治疗方式,对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可以在3~6个月后进行备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