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的子宫由子宫体和子宫颈两部分组成,宫颈机能不全是因子宫颈解剖结构或者功能异常,导致孕妇在足月前出现渐进性、无痛的宫颈扩张、展平或漏斗状,无法维持正常妊娠,导致自然流产,发生率较低,是中晚孕期自然流产或早产的主要原因。病因尚不明确,目前较为统一的认识是宫颈括约肌结构或功能缺陷导致妊娠无法维持,进而发生流产。常见发病人群包括以下几种。
1.有不良妊娠史。2.宫颈创伤史,比如各种宫腔操作,像人工流产、宫腔镜手术以及放置/取出宫内节育器,宫颈手术或者分娩时裂伤。3.有部分药物服用史。4.胎膜早破导致宫内感染诱发。5.先天性宫颈畸形,常见的双宫颈、子宫纵隔等。
宫颈机能不全目前尚无统一诊断标准,临床上常用的方法有非孕期宫颈轻松通过8号扩宫棒、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测量宫颈管宽度、彩超测量宫颈长度和宫颈内口情况,最重要的还是既往中孕期流产典型病史。满足以上任何一种情况,都需要住院治疗。
那么如何治疗呢?目前保守治疗效果较差,临床工作中已不作为首选方案,只作为手术后保胎治疗或者由于各种原因无法手术的患者。自1955年Shirodkar及1957年MacDonaid阐述了宫颈环扎术以来,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在不断衍变不同的手术方法,其效果也得到了大多数临床医生的肯定,并且目前临床数据显示各类手术方法在临床预后方面无明显差异,均可使用。作用机制是恢复并建立正常的宫颈内口形态和功能,尽可能的延长患者孕周,减少或者避免早产。如果患者已经确诊,在其怀孕前或者发病前可以行手术治疗,医学上称为预防性宫颈环扎术,预防性宫颈环扎手术途径主要有两种,经腹和经阴,非孕期时两种途径均可实施;孕期经腹腔镜或经腹因子宫增大,手术视野暴露困难,主要应用于妊娠8~10周,经阴道宫颈环扎术主要适应于妊娠15~18周、宫颈形态正常的患者。手术时有特殊的缝针,目前临床成功率非常高,大部分患者术后均能维持妊娠至足月。如果患者在中孕期首次发现宫颈机能不全并且患者宫口已开,还可进行紧急宫颈环扎术,可延长孕周,争取使用药物促进胎儿成熟时间,提高婴儿的成活率及减少缺血缺氧性相关疾病。另外,孕期手术前还需要行彩超检查或者基因检查,确认胎儿可以成活及无严重畸形。环扎线的拆除时期为宫内感染、孕36~38周或临产。如果患者行经腹宫颈环扎术,分娩需必须采取剖宫产,若产后有再次妊娠需求,剖宫产时可保留缝线,待最后一次剖宫产史拆除缝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