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药师说药之二甲双胍
2023-05-01 19:18:29
作者:丁丽娜
作者单位:周口市第一人民医院

二甲双胍的由来

“法国紫丁香”是一种原产欧洲南部和西南亚的美丽植物,她也被称为“山羊豆”。我们今天所述的主角—神奇的“二甲双胍”最早就是从这美丽的植物中提取并改造而来。山羊豆如今遍布世界各地。

二甲双胍的前世今生

早在中世纪的时候,人们便开始使用这种神奇而又美丽的植物来治疗或缓解糖尿病患者的“多饮、多食、多尿”等症状。但在作为降糖药物之前,双胍类曾被用于抗疟疾、抗感染药物。在肯定其降糖作用后,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应用于临床进行降糖治疗。

胰岛素风靡,让“双胍”生不逢时。由于糖尿病治疗中胰岛素一枝独秀,在胰岛素发现的最初几十年,人们一度天真地以为糖尿病问题已经完全解决。加上很多医生对双胍类药物没有完全认识,担心其毒副作用,比如乳酸酸中毒、酮症酸中毒等让双胍类的应用一度受阻,上世纪70年代末,苯乙双胍几乎完全退出了市场,同属双胍家族的二甲双胍也受到波及,一度被建议退市,陷入被冷落和误解的境地,比如在美国就曾被禁止使用10年,以二甲双胍为代表的双胍类化合物只得继续隐姓埋名。直到2000年才批准二甲双胍(格华止)的重新上市,但此次一经上市便迅速风靡降糖药物市场。

二甲双胍的东山再起历程

苯乙双胍退市之后,Sterne等研究者没有打退堂鼓,仍然坚持进一步探索,随后陆续进行的研究发现,二甲双胍与磺酰脲类口服降糖药具有完全不同的作用机制——由于分子结构不同,它不会抑制乳酸的释放和氧化,导致乳酸酸中毒的发生率远远低于他的两个兄弟(苯乙双胍、丁双胍),只是当时这一顾虑被主管夸大而已。又过了20年,二甲双胍于1995年才在美国得到了上市许可,此时距离第一次论文的发表,已经足足过了38年。

“每一个成功药物的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试验”,UKPDS研究(美国糖尿病前瞻性研究)最终帮助二甲双胍走上了Ⅱ型糖尿病的第一线。这项研究从1977年到1997年结束,之后又随访10年,总共历时30年,不仅是医学史上耗时最长的研究,也是糖尿病治疗领域发展史上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对糖尿病的防治规范和指南的制定具有极大的影响。在这个试验中,二甲双胍强化治疗被首次证实在降低血糖的同时还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这一效应在超重患者中尤为明显。

蛰伏多年的二甲双胍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不仅疗效确切,作为老药它还具有价格低廉的优势,现在已经当仁不让地成为各种糖尿病治疗指南的一线推荐。如2010年版《中国人Ⅱ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指出“如果单纯生活方式不能使血糖控制达标,应该开始药物治疗。Ⅱ型糖尿病药物治疗的首选是二甲双胍”,2012年版《美国糖尿病学会指南》中推荐:所有Ⅱ型糖尿病患者一旦确认明确,则应接受生活方式干预并加用二甲双胍。作为糖尿病治疗的一线药物,据估计全世界有1.2亿人在使用它。

续写“不老药”——二甲双胍的“神话”

除了降血糖以外,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二甲双胍还具有其他很多种作用,甚至包括抗衰老和预防癌症。

1.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

2013年美国内分泌学会《多囊卵巢综合征治疗指南》指出二甲双胍可以预防PCOS患者在接受体外受孕治疗中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发生。对于合并糖耐量受损或代谢综合征且单纯生活方式调整无效的PCOS患者,建议加用二甲双胍。若患者不能服用激素避孕药或对其不耐受,可以考虑将二甲双胍作为调整月经周期的二线用药。

2015年中华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发布的关于辅助生殖促排卵药物治疗专家共识指出:推荐二甲双胍用于糖耐量异常和胰岛素抵抗进行助孕的患者。

2.肥胖

至少50%的PCOS患者女性为肥胖,二甲双胍有助于实现体重减轻或加强通过限制热量所获得的体重减轻。同时对于Ⅱ型糖尿病的肥胖患者,二甲双胍有助于减轻体重。

3.抗衰老或预防癌症

2013年,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一项研究显示,在中年时定时给予小剂量的二甲双胍,可延长小鼠寿命。2015年发表在PNAS和TheBiochemical Journal的论文显示二甲双胍可延长线虫寿命。

2005年,Evans等报道服用二甲双胍的Ⅱ型糖尿病患者发生癌症的可能性降低。2006年,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的研究者报道,正服用二甲双胍的Ⅱ型糖尿患者癌症相关死亡率可能低一些。

4.其他

实验室研究发现,二甲双胍尚有降低子痫发生风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预防子宫内膜癌、预防卵巢癌等作用,但目前未有临床研究予以确认,仍需近一步探索。还有一些研究发现二甲双胍具有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症状,预防并治疗常见的致盲疾病葡萄膜炎、降低帕金森病患病率等等潜在的作用。

尽管命运跌宕起伏,但是二甲双胍的发现历程再次印证:是金子总会发光。现在二甲双胍已成为糖尿病治疗的基石,而且也成为糖尿病新药研发的参照基准。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