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肩关节镜术后康复的方法和禁忌
2025-09-12 00:00:00
作者:​凌坤 蒲元广
作者单位:广元市中心医院 骨一科

       如果你或你的家人刚刚接受了肩关节镜下的肩袖修补手术,手术成功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后续科学、系统的康复锻炼才是决定肩膀最终功能恢复程度的“重中之重”。

为什么康复锻炼如此重要

很多人误以为手术后应该“绝对静养”,生怕动一下就把缝好的肩袖再次撕裂。但实际上,在医生指导下的适时、适量的康复锻炼至关重要。

预防关节僵硬:肩关节活动度大,但也最容易发生术后粘连和僵硬。早期,在保护下的被动活动可以有效避免“冻结肩”的发生。

促进肌腱愈合:适度的活动能刺激血液循环,为修复的肌腱带去更多营养,促进愈合,同时防止肌肉过度萎缩。

恢复肩膀功能:最终目标是让肩膀重新拥有力量和无痛的活动范围,以满足日常生活、工作和运动的需要。

康复过程需“步步为营”

通常,康复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明确的目标和禁忌。

第一阶段:保护期(术后0~6周)

目标——减轻疼痛肿胀、保护修复的肌腱、进行有限的被动活动。

患者需要做什么——制动与保护:大部分时间需佩戴肩外展支具,使肩袖在无张力环境下愈合。睡眠时也需佩戴,避免无意中的不当姿势;冰敷:每天多次冰敷肩关节前方和外侧,每次15~20分钟,有效消肿镇痛;被动活动:在康复师或家人辅助下进行一些轻柔的被动关节活动,如钟摆运动、被动的前举和外旋;远端活动:积极活动手腕、手指和肘关节,促进循环,防止僵硬。

禁忌——主动抬手、提重物、用患侧手支撑身体、进行超出医嘱范围的活动。

第二阶段:主动活动期(术后6~12周)

目标——逐渐过渡到主动活动,扩大关节活动度。

患者需要做什么——摘除支具:通常在术后6周左右,经评估后可以摘除外展支具;主动辅助活动:开始使用侧手或辅助器具(如木棍、滑轮)帮助下进行各个方向的活动度训练;主动活动:尝试在不辅助的情况下,主动进行一些无痛范围内的活动度练习,如“爬墙运动”“毛巾擦背运动”等;轻度力量训练:开始进行“等长收缩”训练(如手臂不动,尝试用力夹紧腋窝激活肩袖肌肉),但依然不能抗阻力。

禁忌——提超过1公斤的重物、参加体育活动、进行爆发性或有对抗性的动作。

第三阶段:肌力增强期(术后12周~6个月)

目标——逐渐增加力量训练,恢复正常的关节活动度。

患者需要做什么——弹力带训练:在无痛范围内,使用弹力带进行各个方向的阻力训练,重点加强肩袖肌群(外旋、内旋)和三角肌的力量;轻度哑铃训练:进行小重量的哑铃训练(如侧平举、前平举),重量需从非常轻(如0.5kg)开始,缓慢增加;功能性训练:开始模拟日常生活的动作,如伸手取物、梳头等。

禁忌——盲目使用大重量、忽视疼痛信号、进行过头推举等高风险动作。

第四阶段:功能恢复与重返运动期(术后6个月以上)

目标——恢复全部功能,逐步重返工作和运动。

患者需要做什么——力量强化:继续加强力量和耐力训练,逐步增加负荷;专项训练:如果是运动员,需要开始进行专项运动相关的功能性训练和模拟动作,如投掷、挥拍、游泳等;全面恢复:直到肩关节力量、活动度和耐力完全恢复到与健侧相当的水平,并经医生评估后,才能逐步重返高强度运动和体力劳动。

禁忌——在未完全康复前进行竞技性运动或重体力劳动。

重要提醒与“红灯”信号

疼痛是“停止”的信号:康复过程中的活动可能会引起轻微不适,但不应是尖锐的、难以忍受的剧痛。“无痛范围”是活动的准则,一旦出现剧痛,立即停止。

因人而异:康复计划绝非一成不变。年龄、撕裂大小、肌腱质量、手术方式都会影响康复进度。要严格遵从医疗团队量身定制的方案。

及时沟通:如果在康复过程中遇到任何疑问或异常情况(如持续肿胀、突发性剧痛、感觉异常等),请立即联系医生或康复治疗师。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