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与医疗实践中,形成了以饮食调节机体、未病先防的独特养生观念。元代饮膳太医忽思慧所撰《饮膳正要》,不仅是我国饮食营养学的开山之作,更是一部融合了蒙医基础理论、汉地食疗经验及宫廷饮馔文化的集大成者。全书共分三卷,内容宏富,涵盖了饮食禁忌、膳食调配、食疗方剂及食材药性等诸多方面,系统体现了“药食同源”“治未病”的核心思想。在当前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的背景下,挖掘传统医学中的抗衰老智慧,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对《饮膳正要》中抗衰老类药膳进行系统整理与分析,探讨其现代价值与应用前景。
《饮膳正要》抗衰老药膳的数据整理与分类
本研究以《饮膳正要》古籍原本及现代校注本为蓝本,以“补中益气”“补肾治虚”“益五脏”“延年益寿”等关键词为筛选标准,共整理出具有明确抗衰老指向的药膳方剂204个。依据其组成形式,可划分为“合方”(复方药膳)与“单品”(单一食材药用)两大类。
合方药膳
合方共计73个,根据其膳食形态可进一步细分为汤、羹、丸、膏、煎、粥、酒及其他(包括粉、面等)八类。统计显示,汤类在合方中占比最高,其后依次为粥、粉、羹类。汤膳因其制备简便、有效成分易于溶出、机体吸收率高,成为药膳最经典的形式之一。
单品药膳
单品共计131味,依照书中分类法,可分为米谷、兽、禽、鱼、果、菜、料物七大类。其中,兽品(各类肉类)占比最大,菜品次之。这一分布与蒙古族传统的饮食结构,即以肉食和奶制品为主、植物性食材为辅的特点高度吻合。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羊肉在各类兽品中应用极其广泛,其在“聚珍异馔”篇的药膳中出现率高达91.3 ,凸显了其在蒙医温补理论中的核心地位。
抗衰老药膳的组方特点与理论内涵
《饮膳正要》的药膳组方深刻体现了蒙医基础理论的指导,尤其是“寒热平衡”与“滋补强身”的理论。
以温补为主,重在健脾补肾
蒙古高原气候寒冷,书中抗衰老药膳多性味温热,以羊肉、草果、枸杞等温性食材为主,旨在温中散寒、补益元气、强壮筋骨。其作用核心多指向“健脾”与“补肾”。中医及蒙医理论均认为,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肾为先天之本,藏精主骨生髓。衰老过程与脾肾功能衰退密切相关,因此,健脾益气、补肾填精是延缓衰老的根本大法。
药食同源,讲究配伍
书中所用食材绝大多数为药食两用之品,如大麦、酸枣、韭菜、天门冬等。其配伍讲究君臣佐使,既注重功效协同,也顾及滋味调和。例如经典名方“大麦汤”,以羊肉为君,温中补虚;草果为臣,散寒行气、助运化;大麦仁为佐使,健脾和胃、解烦渴。诸料同烹,共奏补而不腻、温而不燥之效。
总结
《饮膳正要》中的抗衰老药膳体系,是蒙汉饮食文化与医学智慧交融的结晶。它基于“天人相应”“药食同源”的理念,运用日常食材,通过科学配伍,达到调理阴阳、补益脏腑、延缓衰老的目的。其组方规律强调温补脾肾,善用地方特色资源,具有鲜明的民族和地域特色。
项目:内蒙古医科大学蒙医学一流学科 科技创新类 一般项目,myxylxk202110,蒙药沙棘对UVB诱导的皮肤HaCaT细胞光老化的保护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