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高龄孕产妇的备孕、产检及生产注意事项
2025-08-27 00:00:00
作者:孙莉
作者单位:安岳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在人生的旅程中,有些女性因事业、生活规划等原因,选择在相对较晚的年龄孕育新生命,成为高龄产妇。虽然年龄增长可能带来一些挑战,但只要掌握科学的注意事项,依然可以安全、顺利地迎接小生命的到来。高龄产妇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孕前准备:打好健康基础

全面身体检查

高龄产妇的卵巢功能、子宫环境可能随年龄增长发生变化,孕前检查尤为重要。建议夫妻双方共同进行包括血压、血糖、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等基础检查,排除慢性疾病风险。

调整生活方式

远离烟酒:烟酒中的有害物质可能影响卵子质量,增加胎儿畸形风险,备孕前至少3个月需完全戒除;

营养均衡:叶酸能预防胎儿神经管缺陷,建议从孕前3个月开始每天补充;要均衡饮食,多吃鱼肉蛋奶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多吃新鲜蔬果和富含矿物质的坚果、全谷物等食物,少吃高糖、高盐、高脂肪食品。

规律作息和运动:熬夜会扰乱内分泌,建议每天保证7-8小时睡眠,尽量在23点前入睡;每天进行适度运动,可以选择散步、瑜伽、游泳等低强度运动,增强体质的同时避免过度疲劳;

控制体重:过胖或过瘦都可能影响受孕和孕期健康,建议将体重调整至正常范围(BMI 18.5-23.9)。

孕期保健:科学管理,降低风险

定期产检,密切监测

高龄产妇的孕期并发症风险略高,需严格遵循产检计划,怀孕后尽早到医院确认宫内妊娠,排除宫外孕;按时进行产检,尤其是NT检查(筛查胎儿畸形)、唐氏筛查(或无创DNA检测)、大排畸超声等关键检查,必要时进行羊水穿刺;

根据医生建议增加产检频率,及时关注血压、血糖、胎心等指标,警惕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等常见并发症。

合理营养与体重管理

孕期消化功能减弱,应少食多餐,建议每天分5-6餐进食,避免暴饮暴食;控制糖分摄入,减少甜食、饮料的摄入,预防血糖波动;同时根据医生建议补充关键营养素,如钙可以预防骨质疏松和胎儿骨骼发育不良;铁可以预防贫血,同时多吃红肉、动物肝脏;DHA可以促进胎儿脑和视力发育,可通过深海鱼或补充剂获取。

体重增加不要过快,孕早期体重增加在2kg之内,孕中晚期建议每周增重0.3-0.5kg,整个孕期不超过15kg。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度运动,如孕妇操、散步等,帮助控制体重并增强体力。

心理调适,保持平和

高龄产妇可能因担心胎儿健康或身体变化产生焦虑情绪,建议经常与家人沟通,分享感受,获得情感支持;也可以通过医院的孕期讲座、孕妇学校等正规渠道,学习孕期知识,交流经验。平时可以听一些舒缓的音乐缓解焦虑情绪。

分娩准备:提前规划,从容应对

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

若骨盆条件、胎儿大小和胎位正常,且无妊娠并发症,可尝试顺产;若存在胎盘前置、胎儿窘迫等情况,或医生评估顺产风险较高,需选择剖宫产。分娩方式需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综合判断,切勿盲目坚持或拒绝。

提前了解分娩流程

提前了解分娩流程,学习呼吸法,如拉玛泽呼吸法,帮助缓解宫缩疼痛;准备待产包:包括证件、产妇用品(如卫生巾、哺乳衣)、宝宝用品(如尿布、衣服)等,建议提前1个月整理好。

安排陪产人员

选择经验丰富、情绪稳定的家人或朋友陪产,提供实际帮助(如递水、按摩)和精神鼓励。

产后护理:科学恢复,关爱自己

产后尽早下床活动,促进恶露排出和子宫复旧,但应以卧床休息为主;若为剖宫产或侧切,需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感染;通过凯格尔运动或专业康复训练,预防子宫脱垂和尿失禁。

产后初期避免油腻食物,以易消化的粥、汤为主;每天饮水2000毫升以上,促进乳汁分泌;母乳喂养要尽早开奶,需频繁哺乳,刺激乳汁分泌。

产后激素变化可能导致情绪波动,容易出现“产后抑郁”倾向,建议:不要独自承担育儿压力,与家人共同分担;要保证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关注情绪变化,若持续情绪低落、失眠或对生活失去兴趣,需及时咨询心理医生。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