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长期吸烟的人,肺还能“养”回来吗?呼吸康复的关键要点
2025-08-12 00:00:00
作者:冯文萍
作者单位: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医院

“抽了20年烟,最近爬两层楼就喘得厉害,肺是不是已经‘烂透了’?”在呼吸科门诊,常有老烟民带着这样的焦虑咨询。吸烟对肺部的伤害是公认的,但很多人不知道,即使有长期吸烟史,及时采取科学的呼吸康复措施,肺部功能依然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吸烟对肺的伤害,是“可逆”还是“不可逆”?

 肺部就像一个精密的“气体交换工厂”,支气管是输送气体的“管道”,肺泡则是负责氧气和二氧化碳交换的“车间”。烟草燃烧产生的焦油、尼古丁和有害气体,会像砂纸一样反复磨损支气管黏膜,让“管道”变得狭窄、僵硬;同时破坏肺泡的弹性,使其失去扩张和收缩能力——这就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的典型病变。

 值得注意的是,肺部损伤的“可逆性”与吸烟时长、损伤程度密切相关:

 - 若吸烟史较短(比如5年以内),且未出现明显咳嗽、气喘,戒烟后6-12个月,支气管黏膜的纤毛(负责清扫异物的“小刷子”)可逐渐恢复功能,肺部炎症会明显减轻。

- 若吸烟超过10年,已出现反复咳嗽、痰多等症状,肺泡和支气管的结构损伤可能部分不可逆,但及时干预能阻止病变进一步恶化。

- 即使发展为慢阻肺,通过呼吸康复也能改善呼吸效率,减少急性发作,显著提高生活质量。

 呼吸康复,不只是“练喘气”那么简单 呼吸康复是一套针对肺部功能障碍的综合干预方案,核心是通过科学训练和生活调整,让受损的肺“更高效地工作”。关键要点包括这几方面:

 1. 戒烟是“养肺”的前提,没有之一 戒烟后,肺部的修复会立刻启动:24小时内,血液中一氧化碳浓度下降,氧气供应改善;1-9个月后,咳嗽、气喘症状减轻,肺功能逐渐回升。对于老烟民来说,戒烟初期可能出现烦躁、失眠等戒断反应,此时可借助戒烟药物(如尼古丁替代疗法)或医院戒烟门诊的专业指导,提高成功率。

 2. 学会“腹式呼吸”,给肺“减负” 长期吸烟的人往往习惯“胸式呼吸”——吸气时肩膀上抬,肺部扩张有限,还容易气短。腹式呼吸则能让肺部充分舒展: - 仰卧或坐姿,双手分别放在胸部和腹部;- 吸气时,腹部鼓起(手能感觉到腹部抬起),胸部尽量不动;- 呼气时,嘴唇微张像吹口哨,缓慢呼出气体,腹部自然收紧。每天练习3次,每次5-10分钟,坚持1个月就能明显感觉呼吸更顺畅。

 3. 适度运动,增强呼吸“动力” 很多老烟民觉得“一动就喘,不如躺着”,其实适度运动能锻炼呼吸肌(如膈肌、肋间肌),增强肺的“泵血能力”。刚开始可选择低强度运动,比如: - 散步:从每次5分钟开始,逐渐增加到20-30分钟,以不感到明显疲劳为宜;- 吹蜡烛:将蜡烛放在距离嘴唇10厘米处,慢慢吹气让火苗倾斜但不熄灭,锻炼呼气力量;- 爬楼梯:从每天爬1层开始,逐步增加,注意每爬2-3阶停下休息10秒。

 4. 避开伤肺“隐形杀手”,减少二次伤害 戒烟后,还要远离其他肺部刺激因素:厨房油烟需及时通过抽油烟机排出;雾霾天外出戴N95口罩;避免长期处于粉尘多、空气不流通的环境。此外,定期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能降低肺部感染风险,保护脆弱的肺功能。

 康复路上,别陷入这些误区

 - “偶尔抽一支没关系”:即使戒烟后偶尔复吸,也会再次激活肺部炎症反应,让之前的康复效果前功尽弃。

- “吃保健品能‘洗肺’”:目前没有任何药物或保健品能清除肺部的烟焦油,盲目服用反而可能加重肝肾负担。

- “症状缓解就不用练了”:呼吸康复需要长期坚持,比如腹式呼吸和运动训练若中途停止,肺功能可能再次下降。

 对于长期吸烟的人来说,肺部修复是一场“持久战”。或许我们无法让肺回到完全健康的状态,但只要从现在开始戒烟,并坚持科学的呼吸康复,就能显著改善呼吸质量,让爬楼、散步这些日常活动不再成为负担。记住,肺部的每一点改善,都始于“熄灭最后一支烟”的决心。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