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针灸的介绍
针灸,顾名思义,由“针法”与“灸法”组成。针法是用金属制成的针(通常是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人体一定的穴位,运用捻转、提插等手法,以调整营卫气血;而灸法则是用艾绒搓成艾条或艾炷,点燃以温灼穴位的皮肤表面,利用热的刺激达到温通经脉、调和气血的目的。
二、针灸的功效
1.疏通经络:当人体出现一些疾病时,易致经络不畅。通常会出现淤斑、肢体麻木、疼痛,甚至是肿胀的现象。此时,针灸疗法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能有效助力疏通瘀滞的经络,使之恢复通畅,继续发挥其应有的生理机能。
2.调和阴阳:当人体内阴阳的相对平衡状态被打破时,疾病便随之产生。针灸疗法作为一种治疗手段,能够调和阴阳,促进阴阳平衡,确保精气充沛,形气相合。这一疗法主要通过运用阴阳经络的属性、精确选取穴位进行配伍,以及采用恰当的针刺手法,来达到恢复阴阳平衡的目的。
3.扶正祛邪:人体罹患疾病,往往是体内正气与邪气相互斗争的过程,这一过程伴随着疾病的起始、演变直至最终转归。在此关键时刻,针刺疗法能够发挥重要作用,通过扶助体内的正气,增强其抵御外邪的能力,从而实现扶正祛邪的治疗目的。
三、针灸的适应症
1.疼痛相关疾病: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腱鞘炎、急性腰扭伤、腰肌劳损等。
2.神经系统相关疾病:中风后遗症、面瘫、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等。
3.内科疾病:感冒、咳嗽、腹胀、腹痛、腹泻、便秘、失眠等。
4.儿科疾病:小儿消化不良、积食、小儿惊风等。
5.妇科疾病: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崩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