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卫健联播
热点排行
探索千年智慧,“针”心“灸”意守护健康
2024-11-25 08:50:18
作者:尹蜜 谭仁璐
作者单位:德阳市旌阳区中医院(德阳市旌阳区人民医院)
针灸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迄今为止,针灸已经传播到196个国家和地区。2010年,“中医针灸”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一张响亮的“名片”。

一、针灸的介绍

针灸,顾名思义,由“针法”与“灸法”组成。针法是用金属制成的针(通常是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人体一定的穴位,运用捻转、提插等手法,以调整营卫气血;而灸法则是用艾绒搓成艾条或艾炷,点燃以温灼穴位的皮肤表面,利用热的刺激达到温通经脉、调和气血的目的。

二、针灸的功效

1.疏通经络:当人体出现一些疾病时,易致经络不畅。通常会出现淤斑、肢体麻木、疼痛,甚至是肿胀的现象。此时,针灸疗法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能有效助力疏通瘀滞的经络,使之恢复通畅,继续发挥其应有的生理机能。

2.调和阴阳:当人体内阴阳的相对平衡状态被打破时,疾病便随之产生。针灸疗法作为一种治疗手段,能够调和阴阳,促进阴阳平衡,确保精气充沛,形气相合。这一疗法主要通过运用阴阳经络的属性、精确选取穴位进行配伍,以及采用恰当的针刺手法,来达到恢复阴阳平衡的目的。

3.扶正祛邪:人体罹患疾病,往往是体内正气与邪气相互斗争的过程,这一过程伴随着疾病的起始、演变直至最终转归。在此关键时刻,针刺疗法能够发挥重要作用,通过扶助体内的正气,增强其抵御外邪的能力,从而实现扶正祛邪的治疗目的。  

三、针灸的适应症

1.疼痛相关疾病: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腱鞘炎、急性腰扭伤、腰肌劳损等。

2.神经系统相关疾病:中风后遗症、面瘫、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等。

3.内科疾病:感冒、咳嗽、腹胀、腹痛、腹泻、便秘、失眠等。

4.儿科疾病:小儿消化不良、积食、小儿惊风等。

5.妇科疾病: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崩漏等。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