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卫健联播
热点排行
李萍:医联体帮扶路上的妇幼健康守护者
2025-04-30 16:44:47
作者:侯文瑾
作者单位:大众健康报
本报记者 侯文瑾 广安,作为川东人口大市,妇幼健康服务需求旺盛,却面临基层技术力量薄弱的困境。在国家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战略指引下,2022年初,广安市广安区委区政府与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签订医联体协议,以“精准输血+长效造血”为目标,全力推动区域妇幼医疗水平提升。同年11月,该院主任医师李萍肩负“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的使命,奔赴广安市广安区妇幼保健院开展帮扶指导工作。​

支援团队合影

直面困境,制定提升规划

初到广安区妇幼保健院,李萍便需要直面严峻的现实:产科儿科急救设备陈旧、医护人员应对“胎儿窘迫”等急症的能力不足,新生儿复苏流程不规范,工作流程不清晰……看到这样的基础,她也曾有一刻深陷彷徨,但是想着自己肩负的使命,她很快就接受了这一切,并立即制定出规划:设备陈旧是短时间无法改变的,那么我们就尽量优化陈旧设备的使用;医护人员的急救意识不足,我们就先为他们“洗脑”,在他们的认知里强化急症识别与抢救的重要性;“三基”能力薄弱和急救能力差,我们就每周固定开展针对性讲课,提升团队实战能力。工作流程不清晰,她就结合医院科室的实际情况制定SOP流程,按照流程来做事,争取事半功倍。同时鼓励大家提高服务意识,争取患者有就医需要的时候第一时间想到区妇幼。

李萍计划每周固定时间开展业务培训,了解到区妇幼产科日常最紧急的情况就是产后出血和胎儿窘迫,那就先尽快解决这两大问题。针对产后出血,先是对产科进行相关理论授课,产后出血的三级预警,然后写剧本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急救演练。针对胎儿窘迫,首先要让医务人员意识转变,意识到胎儿窘迫需要紧急处理的必要性,然后手把手培训胎心监护判读、产程异常处理,并通过模拟演练“胎儿窘迫”紧急剖宫产和全院医护人员的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建立快速反应机制,确保产科和新生儿科危急重症患者救治“零延误”。

急症攻坚,以专业与时间赛跑​

2022年12月24日,一场险情突然降临。当晚11时30分,李萍家中的电话骤然响起:“李院,产房有位临产孕妇,宫口开全,先露+3,胎心反复重度变异减速伴可疑晚减,胎儿缺氧,家属拒绝剖宫产,该如何处理?”见情况危急,李萍不顾寒夜,立即动身赶往医院,李萍在赶赴医院途中即启动应急指挥系统:远程调配手术团队、指导产房预处理、同步进行医患沟通。她15分钟内完成产钳助产的操作示范,既化解危机又实现技术带教。这次经历深刻印证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的重大意义。​

随着管理指导的不断深入,应对实战也屡出硕果。时间来到2023年10月,一名预产期孕妇在李萍的门诊产检时,她敏锐察觉胎儿有缺氧嫌疑,立即安排胎心监护,结果证实胎儿确需紧急剖宫产。然而,孕妇及家属对诊断存疑,不愿意立即去手术室手术。李萍迅速预判并集结病房、手术室,麻醉科、新生儿科等相关科室做好急诊急救准备,在抵达病房的途中,护士已在床旁等候立即再次进行胎心监护,显示胎心重度减速。紧急送往手术室后,麻醉医生已准备好全麻药品,呼吸机,手术室护士已准备好手术用品,新生儿科医生已准备好急救用具等在手术床边。

从进手术室到取出新生儿,仅用6分钟时间。通过团队协作,从门诊发现“胎儿窘迫”到胎儿娩出,总共用时不到30分钟。

急诊剖宫产有序现场

努力至今,广安区妇幼保健院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及新生儿因相关问题转儿科率均有明显下降,儿科新生儿窒息复苏成功率达100%。

技术+管理,点燃基层医疗发展引擎​

李萍创新实施"技术+管理"双轮驱动战略:建立新技术准入评估机制,通过"成本-效益-可及性"三维度筛选适宜技术。单孔腹腔镜技术通过自制套筒降低成本80%,新生儿有创呼吸机应用使转诊率下降至1%。更通过建立技术传承机制,培育出首批能独立开展四级手术的本地团队。

在管理革新层面,她引入PDCA循环质量管控体系,将18项核心制度转化为可量化指标。推行"问题导向晨交班"模式,使医疗纠纷同比下降46%。人才培养方面构建"阶梯式孵化"机制:选派骨干进修、建立导师制带教、开展病例擂台赛。中医科通过特色技术开发,实现门诊量300%增长,印证了差异化发展策略的成功。

在她的指导与带领下,医院业务范围也在不断拓展,目前已完成了中医科创建并挂牌“四川省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增设不孕不育门诊,已有20多名患者通过促排成功妊娠,2例通过绿色通道转诊至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实施“试管婴儿”的患者也顺利怀孕;医院还荣获“四川省妇幼健康文化特色单位”“国家中医特色示范单位”“妇孺国医堂”等荣誉,其中“妇孺国医堂”为全省首家……从“技术帮扶”到“理念革新”,从“救活一个人”到“守护一座城”,李萍带领团队用专业与热忱书写了医联体建设的典范篇章,不仅给区妇幼带来了巨大的进步,也提升了自我的综合能力。如今,广安区妇幼保健院收获累累硕果:成功通过“二级甲等医院”等级评审和“儿早基地”复审,并朝着三级乙等专科医院目标奋进。这张成绩单,也见证着一位现代医院管理者如何用系统思维破解发展难题,用管理创新重塑基层医疗生态。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