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卫健联播
热点排行
警惕空调里的“隐形杀手”
2025-07-18 21:04:15
作者:刘静逸
作者单位:成都市温江区永宁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家中安静运转的空调,可能正将致命病菌与过敏原源源不断送入家人的呼吸道。

空调系统:病原微生物的完美“培养皿”

当空调制冷时,内部会产生冷凝水并形成潮湿环境。温暖、湿润、避光的蒸发器、冷凝水盘和风道,恰好为多种病原微生物提供了理想繁殖条件。

致命杀手—军团菌

病原体:嗜肺军团菌一种水生革兰氏阴性杆菌。

危害:引发军团菌病,其肺炎型(军团菌肺炎)是主要威胁。

致病机制:被污染的空调水雾化成含菌气溶胶微粒,经空调送风被吸入肺部。细菌在肺泡巨噬细胞内大量繁殖,释放毒素,导致严重的肺部炎症、多器官衰竭。

医学特点:

高病死率:未经及时正确治疗,病死率可达10%-15%,远高于普通细菌性肺炎。

非典型肺炎:早期症状类似流感(高烧、寒战、头痛、肌肉痛),但进展迅速,出现干咳、呼吸困难、胸痛、精神错乱等。

高危人群:老年人、吸烟者、慢性心肺疾病患者、糖尿病患者、免疫抑制人群(如器官移植者、癌症患者)风险极高。

空调关联:中央空调冷却塔、家用/车载空调的冷凝水系统是其重要滋生和传播源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列为空调相关疾病的首要威胁。

过敏与炎症推手—霉菌

滋生环境:潮湿的蒸发器翅片、滤网、风道内壁。

健康危害:

强效过敏原:霉菌释放的孢子是室内主要过敏原之一。吸入后可诱发或加剧。

过敏性鼻炎:鼻塞、流涕、鼻痒、喷嚏不止。

过敏性哮喘:咳嗽、喘息、胸闷、呼吸困难,严重可致命。

过敏性支气管炎:持续性咳嗽。

呼吸道刺激:霉菌代谢产物和碎片可刺激呼吸道黏膜,引起慢性咳嗽、咽喉不适。

潜在毒素与感染:某些霉菌(如曲霉、青霉)产生的霉菌毒素可能抑制免疫;对免疫缺陷者,可导致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

无处不在的过敏原工厂—尘螨

滋生环境:积聚在空调滤网和内部灰尘中,以人体皮屑为食。

健康危害:尘螨本身及其排泄物、尸体碎片是极强的过敏原。空调启动时,气流将其吹散至整个房间,导致:

常年性过敏性鼻炎/结膜炎:持续性鼻眼症状。

过敏性哮喘:尘螨是哮喘最常见的诱因之一。

特应性皮炎(湿疹):可诱发或加重皮肤瘙痒、炎症。

其他病原体的“顺风车”

空调系统还可能成为细菌(如其他革兰氏阴性杆菌、葡萄球菌)和病毒(如流感病毒、鼻病毒)的积聚和传播载体。在密闭的空调房中,增加了呼吸道传染病交叉感染的风险。

为何夏季是“高危期”

使用频繁,环境适宜:夏季高温高湿,空调长时间运行,内部更潮湿,病菌繁殖加速。

密闭空间,空气循环:为节能常关闭门窗,室内空气与空调系统反复循环,污染物浓度不断累积,无法排出。

易感人群风险倍增:

儿童:呼吸道发育未完善,免疫力较低。

老年人:免疫功能下降,常伴有基础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如哮喘、慢阻肺(COPD)患者,气道敏感脆弱,遭遇过敏原或病原体易急性发作。

过敏体质人群:对霉菌、尘螨等高度敏感。

免疫缺陷人群:如肿瘤患者、器官移植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感染军团菌等病原体的风险及后果极其严重。

医生建议:专业清洁是唯一防线

面对这些隐匿于空调系统中的健康威胁,鱼凫家庭医生提醒您:在夏季频繁使用空调之前,必须进行专业的深度清洗与消毒。这是预防相关呼吸道疾病和过敏的关键公共卫生措施。

为何必须是“专业”清洗?

触及核心污染源:只有专业人员才能安全、彻底地拆卸和清洁到蒸发器翅片深处、风轮叶片、冷凝水盘等家庭无法自行处理的病菌“重灾区”。

有效杀灭顽固病原体:军团菌常包裹在复杂的生物膜内,普通清洁无法根除。专业机构使用符合医疗卫生标准的高效消毒剂(如过氧化物、特定含氯消毒剂)和高温蒸汽技术,才能穿透生物膜,有效灭活军团菌、霉菌孢子等。

避免二次污染与伤害:非专业人员操作可能将大量病菌、霉菌孢子、灰尘扬散到室内空气中,造成瞬间高浓度暴露。不当使用消毒剂还可能腐蚀设备或危害健康。

中央空调的强制要求:公共场所(医院、酒店、写字楼、商场)的中央空调系统是军团菌病爆发的重大隐患点。国家《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强制要求其定期由专业机构清洗消毒并进行卫生学检测(如军团菌检测)。

值得注意的是,开启空调后出现霉味、土腥味,或出现不明原因的频繁呼吸道症状(喷嚏、咳嗽、胸闷、气喘)甚至发热,应警惕空调污染,及时停用、清洗并就医排查。空调带来的清凉不应以牺牲呼吸健康为代价。那些隐藏在机器深处的致命军团菌、致敏霉菌与尘螨,如同无形的“健康刺客”。定期的专业空调清洗消毒,是阻断病原体传播链、预防相关疾病最有效、最经济的公共卫生干预手段。为了您和家人的每一次顺畅呼吸,请在按下制冷键前,优先为空调安排一次专业的“健康体检”,清新的空气,才是抵御疾病的第一道屏障。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