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白华宇
在成都世运村,一场“科技+文化”的全球首秀正在上演,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在此感受到独特的“川式幸福”,“成都造”科技产品也借此机会走向国际视野。
科技赋能 打造便捷生活
在世运村“未来锦市”,“成都造”智能翻译眼镜备受青睐。这款AR设备支持40种语言同声传译,能通过镜片实时投射双语字幕,让100余个国家的运动员顺畅交流,无论是赛事战术还是美食话题都能轻松畅谈,不少运动员表示想将其带回家。
搭载国产空间大模型“悠然无界”的机器狗“GoGo”,具备防风防雨性能和50公斤负重能力,可在烈日下为运动员运送行李,充当“超级向导”。
此外,“耀动魔方”能承受150公里/小时的球速,运动员挥拍击打时,LED屏会实时弹出落点偏差数据,带来真实竞技感;美甲机器人5秒就能喷绘出世运会会徽与熊猫纹样;居住区的纯物理灭蚊机形成“无蚊天网”;泳池中的水下机器人配备4K镜头,可360度探查池壁,以双倍吸力清除微米级污染物。这些科技产品中,90%都体现了“本土创新”。
文化交融 搭建交流平台
世运村的商业休闲区充满东方美学,汇聚了非遗传承人手作、沉浸式非遗体验、文创展示与零售等内容,既是便利空间,也是文化交流的“世界会客厅”。
奥地利运动员挑选了绘有国画熊猫的扇子,还请人题上“康宁”二字,准备送给奶奶;巴西女运动员在非遗市集为养了15只猫的妈妈挑选了大漆猫猫摆件。
在崇州道明竹编非遗传承人刘罗琳的摊位,聋哑匠人通过手机打字与他人交流,其独创的漆器竹编盖碗茶具融合了熊猫、漆艺与竹编元素,吸引众多运动员合影。这些由残疾人制作的竹编灯罩散发着暖光,彰显了非遗传承的坚韧。
“成都礼物”文创商店人气高涨,展销的200余款产品涵盖文博文化、非遗时尚、潮流玩具与城市纪念等类别,匈牙利代表团成员购买了熊猫纸竹香扇、蜀锦手串等诸多带有“成都记忆”的纪念品。
夜晚,运动员在非遗市集体验剪皮影、编蜀绣,中医理疗中心的艾草香弥漫街巷,为这场跨国文化交流增添了悠然氛围。
成都世运村以本土创新实力,将“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理念融入运动员的日常生活,通过“科技+文化”的融合,展现了“川式幸福”的独特魅力,促成了一场温暖的国际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