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3种个人养老金领取情形;用于出租的住房应当符合建筑、消防等相关规定和强制性标准,不得危及人身安全和健康;四川省将生育津贴按程序直接发放至职工本人;《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要求通过标识提醒用户辨别虚假信息……9月1日起,这些新规开始实施。
专家表示,这些新规的实施将为规范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的健康发展、促进节能减排增效、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有力支撑。
●个人养老金申请领取更便捷
《关于领取个人养老金有关问题的通知》9月1日起实施。通知新增3种个人养老金领取情形。同时,在此前基础上增加电子社保卡、掌上12333App等全国统一线上服务入口,参加人当前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所在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2类申请渠道。
●电动自行车“限速”“提质”
新版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9月1日起实施。新国标规定,具有电驱动功能的电动自行车最高设计车速不得超过25公里/小时;电动自行车使用的塑料总质量不应超过整车质量的5.5 。
●AI生成合成内容必须添加标识
《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9月1日起施行。办法明确,通过标识提醒用户辨别虚假信息,明确相关服务主体的标识责任义务,规范内容制作、传播各环节标识行为,并提出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恶意删除、篡改、伪造、隐匿办法规定的生成合成内容标识。
●非居住空间不得单独出租用于居住
《住房租赁条例》9月15日起施行,规定用于出租的住房应当符合建筑、消防等相关规定和强制性标准,不得危及人身安全和健康;厨房、阳台、过道等非居住空间不得单独出租用于居住。出租人收取押金的,应当在住房租赁合同中约定押金的数额、返还时间以及扣减押金的情形等事项。
●四川生育津贴直接发放至个人
9月1日起,四川省对符合生育津贴申领条件的参保职工,由职工或其委托人申请,医保经办机构将生育津贴按程序直接发放至职工本人。
9月1日,国家医保局网站发布消息,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份(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面实现生育津贴直接发放至个人,即河北、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上海、浙江、福建、山东、河南、湖北、海南、重庆、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实现生育津贴直接发放至个人的统筹区占比近八成。
●为群众筑牢法治防线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自9月1日起施行。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着力完善传染病预防、监测、预警、报告、控制和救治全链条机制,进一步压实“四方责任”,为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全面提升防控救治能力提供了根本的法律遵循。它的实施,标志着我国传染病防治工作进入更高水平的法治化、科学化轨道,将为守护国家安全和人民健康筑牢坚实的法治防线。
对话
新修订传染病防治法解读
健康报记者:此次传染病防治法修订的重点变化、亮点特色,以及给我国疾控体系建设、传染病防治工作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研究员刘霞:此次传染病防治法修订有4个亮点。一是突出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取向,突出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政治站位。二是强化坚持党的领导、联防联控、群防群控,通篇强调“四方责任”落实,彰显举国体制优势。三是强化科学精准防控。增设专章完善传染病监测制度、疫情报告制度、风险评估和传染病预警制度,增加新发传染病、突发原因不明传染病管理要求,优化疫情控制和医疗救治制度,鼓励科技创新和数智赋能。四是注重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注重依法保护公民权利,细化完善保障制度。
新法的颁布为构建以医疗卫生机构为主体,防治结合、全社会协同的疾控体系提供了坚实法治保障,将有力提升我国传染病监测预警、风险评估、流行病学调查、检验检测、应急处置、医疗救治等核心能力,为应对未来新发突发传染病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健康报记者:从立法角度,此次修订对于推动我国传染病防治工作法治化、规范化、制度化有哪些作用?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申卫星:修订后的法律完善了包含传染病预防、监测、报告和预警、疫情控制、医疗救治和保障等在内的传染病防治全流程工作体系,有效提升了传染病防控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为传染病防控提供了坚实的法治基础。新法进一步明晰了政府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生产经营单位和公民个人等各类主体在传染病防治过程中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强化了法律责任追究机制,有效提升了法律的权威性和执行力。此次修订还进一步强化了跨部门的传染病防治协作机制,推动了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和保障体系的建设,强调了社会共治和医防协同的工作格局,促进了传染病防控体系的制度化发展。
视点
育儿补贴落地盼落细
□张欣
8月31日之前,全国各地全面开放育儿补贴申领。目前,多个第三方服务平台的申领入口均已上线。与此同步,公众对于包括补贴待遇申领条件、母婴产品调价等相关新闻很关注。
7月28日公布的国家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大范围、普惠式、直接性向群众发放的民生保障现金补贴。这一与群众切身利益紧密相连的民生政策,兼具生育保障和激励导向作用,下一步执行中需充分考虑育儿家庭的实际需求,把工作做细做实。
优化服务,让申领更方便。作为一项“投资于人”的措施,育儿补贴“投”的方向是0~3岁儿童,重点是为育儿服务,着力减轻家庭生育成本。因此,申领环节应更多考虑育儿家庭办理的便利性,整合简化程序,减少非必要材料,让家长更方便。
联动协同,让执行更顺畅。这一政策基于我国对于人口高质量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即尊重家庭养育孩子的社会价值,由国家、社会、家庭多方共同承担育儿责任。在实践中,涉及政策执行的各职能部门应强化协调联动,加强信息互通,优化审批流程,帮助家长提高领取效率。
强化监督,让保障更公平。生育补贴政策涉及资金量大、执行层级多,更应在落地之初同步考虑执行过程中的政策一致性和效果公平性,让每一个育儿家庭按照统一标准、感受同等激励,把民生好事办得明明白白。
看见每一份育儿压力,将为生育减负的政策设计转化为真实可感的民生温暖,需精心把控实施细节,让政策措施及时精准落地,为更多育儿家庭增加获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