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被比喻为人类健康的“无形杀手”,可见高血压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有多大。合理用药是控制高血压的重要手段,吃降压药看似十分简单,但是也有很多误区存在,只有牢记并远离这些用药错误,掌握正确的用药方法,才能起到良好的降压效果。不过也有部分高血压患者对降压药的使用存在错误认知,导致降压药的作用无法充分发挥出来,甚至容易导致病情加重,因此必须要牢记高血压用药的误区。
高血压的诱发因素
一般来说,高血压主要可以分为两种,分别是原发性高血压以及继发性高血压,其中原发性高血压更为普遍。原发性高血压的诱发因素主要包括以下两种:第一,遗传因素。若家庭中父母存在高血压病史,子女患高血压的概率就会上升,大约为50%的概率;第二,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包括较多内容,主要分为生活环境和饮食习惯,如果长期存在生活不规律、睡眠不足、长期高钠饮食、吸烟饮酒、体重超标、运动量少等情况,就容易患上高血压。此外,长期使用避孕药或者激素类药物,也容易导致血压升高。
继发性高血压多与疾病因素有关,如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双侧肾动脉狭窄等。
高血压的用药误
跟风式用药。有些高血压患者在用药期间,并未严格根据医嘱用药,甚至喜欢盲目听从其他病友的建议。还有部分患者相信广告词,导致降压效果不理想,甚至还容易出现其他并发症。实际上由于高血压发病因素不同,用药效果也有一定的差异,所以高血压患者不能盲目跟风,应该根据医嘱科学用药。
血压恢复了可擅自停药。当血压逐渐恢复正常后,这并不说明高血压已经完全被治好,因为高血压很难被根治,只能控制,所以要想实现高血压的有效控制,就需要长期服用降压药管控血压,需要将体内降压药物的浓度维持在平稳的状态,一旦自行停药,当药物的体内浓度达到最低有效浓度以下时,则会导致血压失去控制。可见,血压暂时性地回归正常后,仍旧不能停药。实际上短暂停药,并不会马上导致血压升高,是因为体内延续了药物效应,当药物效应结束后,血压就会出现大的波动,从而给关键脏器和血管带来损害。
一旦使用降压药终身离不开。有些高血压患者认为服用降压药有一定的依赖性,实际上这种认识是错误的,降压药本身并没有依赖性,而且是否需要服用降压药物,是由血压管控情况决定,最重要的是大多数的高血压患者都离不开长期用药,甚至有些患者需要终生用药。
一旦擅自停药,很有可能会给关键靶器官以及心脑血管带来危害。但是若在血压控制效果好的情况下,也可以根据医嘱减少药物用量,保证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就可以。
降压药可能会产生抗药性。一些患者被诊断为高血压后,认为身体没有异样,不需要进行药物治疗;还有一些患者认为,年纪轻轻就使用降压药,时间长了身体会产生抗药性,从而影响药物效果。但实际上,身体没有异常并不是说高血压没有危害,之所以将高血压比作无形的杀手,主要就是其对人体的危害无时不在,尽管很难察觉,但却可以起到杀人于无形的效果。而且长期使用降压药与长期使用抗生素不同,并不会产生依赖性,也不会影响药效。
高血压的正确用药方法
正确使用高血压药物的方法如下:一、从最小剂量开始,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二、若单一降压药物效果不理想,可根据医嘱选择联合用药,以提高药物治疗效果;三、药效的发挥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不可频繁更换治疗方案;四、高血压属于慢性病,需坚持长期服药,不可私自停药或者更换其他药物,同时生活中要做好血压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