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切除手术是现阶段治疗肠道疾病时经常采用的一种治疗方法,肠道是人体内吸收养分的一个器官,一旦人的肠道发生病变,很可能会导致病人出现消化不良的情况。肠切除手术并不是一般的小手术,术后一定要做好护理,以便及早恢复健康。那么做完肠切除手术后该如何护理呢?
如何做好肠切除的术后护理
肠切除手术是一种有创性手术,术后很可能出现创口渗血或者渗液的情况,所以术后一定要注意观察手术创伤口,查看有无渗液、渗血。一些病人术后需要在腹腔插入引流管,对于这类病人来说,术后一定要注意观察引流管内引流液的情况,观察是否有血液渗出,同时认真地记录引流量。一旦发现引流管中存在有血液,并且病人的脸色变得比较苍白,要及时检测病人的血糖、血压、心率等。如果病人的心率、血压、血糖异常,一定要及时通知主治医生,以便医生及时进行治疗。
做完肠切除手术后,病人需要按照护理人员的指导,以平卧的体位休息,并将头偏向一侧,避免病人因为麻醉药剂药效的存在,依然意识不清而出现将口腔分泌物误吸到气管而造成呼吸障碍。病人家属可以轻柔地帮助病人屈曲髋关节,这样可以很好地缓解病人手术创伤口处皮肤的张力,并且还有助于肠外引流。
虽然肠切除手术属于有创手术,但是术后病人不可以长时间躺在床上静养,这对手术创伤口的恢复十分不利,并且还容易引发肠粘连。所以术后病人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下床适当活动,以此增加肠道蠕动,促进肠道功能的恢复。
刚做完肠切除手术后,病人不可以立即吃东西,需要注意科学地减轻胃肠道的压力,当病人肠道蠕动恢复,并且正常排气、排便,同时胃肠道和创伤口没有出现明显的不适感,便可以适当地吃些东西。通常情况下,病人做完肠切除手术的第二天只可以少喝一点水,术后第三天,可以适量地吃些营养丰富的流食,术后第五天肠道适应了流食,没有出现任何的不适感,便可以吃半流质食物,逐步恢复到正常饮食。
病人在做完肠切除手术后,需要继续使用抗生素,其对手术创伤口具有很好的消炎效果,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病人在做完肠切除手术后的3天,体温通常在37.5到38.5度之间波动,这一般是吸收热,病人和家属大可不必过度紧张,可以使用物理方式进行降温,像敷冰袋、使用酒精擦拭身体。如果降温效果不是很好,可以使用药物来降温。
做完肠切除手术后3天内如果病人没有大便或者出现了便秘的情况,一定要注意不要过度用力,也不要长时间蹲着,避免对创伤口的愈合造成影响。必要情况下,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缓泻剂,将大便软化,这样便可以轻松地排出大便,排便后要注意将外阴和肛门位置的皮肤清洁干净。
肠切除术后可能出现哪些并发症
病人在做完肠切除手术后如果护理不当,很容易造成创伤口感染,创伤口处的皮肤会出现红肿、瘙痒和疼痛,还可能导致其他一些脏器官发生病变。像术后肠吻合口处理不够恰当,导致小肠内的液体流入腹腔内,从而诱发腹腔感染。
做完肠切除手术后,如果缝合不良或者营养摄入不够全面,很可能会造成腹腔内容物突出,从而诱发切口疝,还可能造成粘连性肠梗阻,如果粘连比较严重,还可能诱发急性肠梗阻。除此之外,如果术后缝合位置没有长好,可能会造成吻合口瘘、吻合口出血、吻合口狭窄等。并且如果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得并不是很好,还可能导致胃肠功能紊乱,肠道蠕动恢复较慢。
病人在做完肠切除手术后,需要注意静养,一些病人需要绝对卧床休息,长时间的卧床很容易引发一些并发症,像肌肉萎缩、压疮、泌尿系统感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