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手术治疗中,往往需要对病人进行麻醉,麻醉后很多人会感觉到恶心,还可能会出现呕吐的情况,很多人认为这是因为麻醉药物导致的,事实上,这一观点并不完全正确,这仅仅是其中的一个原因。那么麻醉后恶心呕吐的原因有哪些呢?
麻醉后恶心呕吐的原因
麻醉后女性病人出现恶心呕吐的概率相对比较高,这可能和女性病人体内雌激素水平有关,也可能和女性病人正处于月经周期有关。
肥胖病人麻醉后出现恶心呕吐的概率较高,这可能和一些麻醉药具有脂溶性有关,会在病人脂肪内蓄积而引发不良反应。
如果病人之前做过手术,并且麻醉后出现了恶心呕吐的情况,那么麻醉后再次出现恶心呕吐的概率就比较高。
如果手术时间比较长,发生恶心呕吐的概率就比较高,特别是手术时间在3小时以上的病人。
如果病人做的是腹腔镜手术、眼科斜视矫形术、头面部整形术、妇产科手术、胃肠道手术等,术后发生恶心呕吐耳朵概率可能就比较高。
麻醉通常需要使用到多种麻醉药物,比较常见的麻醉药物就是阿片类镇痛药,如舒芬太尼、吗啡等,其能够直接作用在病人化学感受区的μ受体和反射性兴奋呕吐中枢,这时病人就会出现呕吐的情况。
在手术过程中,当病人受到牵拉刺激时,病人可能就会出现恶心呕吐的情况。
如果病人对麻醉药物过敏,不单单会导致病人出现恶心呕吐的情况,还可能导致病人出现荨麻疹、心跳加快。
如何防治和护理麻醉后恶心呕吐
手术前手术室护士会到病人的病房对病人的身体情况做出全面的评估,并告知病人术前需要禁食的时间,并向病人详细地介绍正确禁食的方法、禁食的重要性和自作主张延长禁食时间的危害。病人一定要严格按照医嘱自觉正确禁食。通常情况下,病人术前6个小时不可以吃东西,术前两个小时不可以喝水,这样便能够降低病人麻醉后出现恶心呕吐的概率。
为了防止病人麻醉后发生恶心呕吐的概率,要注意控制好病房的温度和湿度,室内温度适宜控制在18到20摄氏度之间,湿度适宜维持在50%到60%之间,并注意保持病房的安静和整洁性。还可以根据病人的喜好,为病人播放一些可以舒缓神经的音乐,让病人的神经放松下来。
麻醉后在搬动病人时,动作一定要轻柔,让病人保持在比较舒适的体位,变动体位时一定要注意控制好变动幅度,避免幅度过大而引发恶心呕吐。
如果麻醉后病人手术切口位置有明显的疼痛感,病人没有必要硬挺着,要及时告知医生,医生会及时为病人进行止痛治疗,并向病人和家属解释使用镇痛泵的注意事项。
当麻醉后病人出现恶心呕吐的情况,要注意观察和记录出现恶心呕吐的时间,以及呕吐物的量、质地和颜色。
麻醉后病人要注意保持口腔的清洁,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做口腔护理。
病人做完麻醉手术4个小时后,如果没有出现恶心呕吐的情况,便可以喝水,医护人员会根据病人的身体情况,从喝水逐步地指导病人过渡到流质性饮食,再过渡到半流质饮食,最后恢复正常饮食。在这期间病人一定要按照医嘱以清淡、易消化、温凉的食物为主,不要吃过甜和油腻等具有刺激性的食物。
做完麻醉手术的病人,可以在上腹部热敷,其不单单具有改善腹腔内脏血液循环的作用,还可以促使术后肠道功能可以及早恢复,以此减少恶心呕吐的出现。病人恢复意识以后,家人可以使用温度不超过60摄氏度的热水袋热敷在病人的上腹部,为了避免烫伤病人,可以在热水袋外面包裹上毛巾。在热敷的过程中,家人一定要注意观察病人上腹部皮肤温度和颜色的变化,并且要远离手术切口的位置,避免造成切口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