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科普
热点排行
子宫肌瘤的症状及治疗
2023-03-29 12:24:42
作者:林静
作者单位: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区人民医院/妇科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道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由平滑肌及纤维结缔组织组成,好发于30~50岁左右女性。子宫肌瘤进展较慢,早期多无显著症状,随病情进展可逐渐出现相应临床症状,且按照子宫肌瘤类型不同:肌壁间、黏膜下、浆膜下,患者临床表现也有差异。子宫肌瘤可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甚至可导致育龄期女性不孕,因此需予以及时治疗。

子宫肌瘤的发病机制与临床症状

发病机制:目前,临床尚未统一定论子宫肌瘤的发病机制,多认为与性激素、体细胞突变、局部生长因子、遗传等相关。比如,多数子宫肌瘤发生于育龄期,该时期女性雌激素水平高,肌瘤生长快,若雌激素水平降低,则肌瘤可缩小,而绝经后肌瘤则会停止生长或消除,因此认为子宫肌瘤密切相关女性雌激素;对于部分子宫肌瘤患者来说,其体内的表皮生长因子、血管生长因子等部分生长因子决定了子宫肌瘤的生长;子宫肌瘤患者中的40%存在染色体丢失、染色体畸形等细胞遗传学异常情况。

临床症状:子宫肌瘤患者早期并无显著临床症状,多于体检时发现,后可随病情进展出现临床症状,且其症状与肌瘤位置、生长速度以及并发症、恶变情况等密切相关。子宫肌瘤患者主要临床症状如下:子宫出血、腹部包块、白带增多、疼痛、贫血、流产或不孕。

如何治疗子宫肌瘤

手术方式可选择如下:子宫肌瘤挖除术:可保留子宫,但可能挖除不净、复发或者恶变再次手术;子宫全切术,手术范围大,术中损伤输尿管及膀胱等风险增加,手术后恢复慢,术后无月经、无生育能力,且需要长期避免重体力劳动,对性生活可能有一定影响,但可避免肌瘤挖除不尽、术后复发的风险。

手术途径可选择开腹或宫腹腔镜:开腹手术皮肤创口大,术后恢复慢,但手术操作视野广;腹腔镜手术皮肤创口小,术后恢复快,若术中手术困难,粘连严重,可能中转开腹,且腹腔镜手术可能发生:穿刺伤、高碳酸血症、皮下气肿、纵隔气肿、气胸、气体栓塞、电灼伤、肩背部不适等。腹腔镜又分为多孔腹腔镜和单孔腹腔镜,单孔腹腔镜仅在脐部打孔,术后同时行脐部整形,术后腹部无伤口,外观较美观。但不排除手术困难,转多孔腹腔镜或开腹可能;宫腔镜电切术:该术式不需要开腹、无切口,且预后效果较好,为临床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首选术式。

非手术治疗有:期待疗法:该治疗方法不需要进行治疗处理,仅需定期予以患者观察,一般每3个月复查1次,较为适用于无显著症状且无恶变征象的患者;药物治疗:临床可采取亮丙瑞林、曲普瑞林等促性腺激素药物等治疗子宫肌瘤,但上述药物易引发骨质疏松、阴道干燥等不良反应,因此不宜长期使用,可用于术后预处理;超声聚焦消融术:该疗法为治疗子宫肌瘤的新型疗法,即经超声波的穿透性、聚焦性将低能量超声波聚焦于组织处,经热效应升高组织温度至60°以上,以此使病变组织坏死。该疗法不需要手术,无切口,不需要麻醉,疗效也较为显著,较适用于有生育要求的女性以及肌瘤小于5cm的病人,若肌瘤太大经该疗法无法一次治愈,需分次治疗;介入疗法:即子宫动脉栓塞术,经高清晰度医学影像仪引导下行小切口于肿瘤处置入导管,再经供血动脉灌注抗肿瘤药物或使肿瘤组织供血阻断,以此快速使子宫肌瘤坏死、萎缩。若女性因子宫肌瘤过大已影响受精卵着床,可优选介入治疗。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