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的作用
手术是治疗许多疾病的重要手段,针对的病情广泛,所以术式众多,虽然近年来微创理念在临床推广,但毕竟属于侵袭操作,手术室的护理质量对于手术是否能够顺利完成、术后安全性等均有直接影响。此外,手术室护理岗位具有工作量大、时间长、风险高的特点,护理工作日常也存在着各种安全隐患,就算是操作配合简单的术式在整个操作过程中依然存在着可能引发严重后果的风险。为提升手术治疗效果和安全性,严格要求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有重要意义。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都需要展开质量监控,在满足背景的前提下,结合科学管理、规范化引导以及标准化制度,让患者的手术能够顺利完成。
手术室安全管理内容
确认和患者之间的交流是否有效,核对患者的基本资料,包括身份、病情、手术名称及术式等是否正确;做好防止患者跌落受伤的准备工作;术中是否根据手术需求摆放体位;是否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在术前有无确认操作仪器设备的可用性及安全性;对于一次性耗材的清点;消毒隔离工作的管理。
手术室安全管理措施
专业培训:对于手术室的护理人员在上岗前都需要进行关于手术室护理、安全制度等相关内容的培训,让护理人员在专业素质方面尽量减少参差,并在手术进行期间对于各项医疗需求和突发事件都更好的反应。
PDCA循环法指导:P(计划阶段):为确保手术的诊断性和全面性,在术前要对其生理、心理、病情等各项状态进行评估,从而为后续护理方案的制定和调整提供可靠依据。D(实践阶段):送入手术室前要详细核对患者的基线资料,确认病例内容、手术术式,检查相关信息并无差错遗漏之后才能够送入到手术室。对于手术所用器械、设备在术前由2名医护工作者进行清点,根据术式要求调整患者术中体位,在手术期间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调整从而防止出现压疮并发症。妥善保管手术切下来的病理组织以免丢失,规定时间内送到检验科进行检查。C(检查阶段):建立手术室护理的质量监管团队,以不定期抽检的方式了解手术室护理工作内容和质量,一旦发现问题需立即制定措施并进行纠正。每天需要检查工作区域、内容,由护理人员对自己负责的区域负责,检查后向护士长报告。定期对手术室护士进行培训,树立责任意识,确保制定的相关规范能够得到落实。A为处置阶段,每个月召开手术科室会议并总结分析期间所出现的问题,通过头脑风暴的方式进行探讨,制定解决方案以降低护理缺陷事件。
术前管理:术前为患者做好巡视以及健康宣教工作,纠正患者对手术过程存在的认知偏差,提高患者对手术术式、流程内容认知,重点说明在期间保持配合的重要性。和患者建立高效的沟通渠道,了解患者术前是否有负性情绪,如有焦虑抑郁的情况要及时疏导,树立顺利完成手术和战胜疾病的信心。
术后管理:养成术后清点手术器械物品的习惯,确认没有物件遗落,配合手术医生进行切口包扎,仔细清理患者的手术切口以及受污染皮肤,对于有放置引流管的要做好固定、标识工作,在观察一段时间确认没有异常后送回普通病房。在术后住院康复期间调整明亮度、通风度、温湿度,每天做好清洁消毒工作,让患者能够放松心态。
手术室是医疗机构对患者展开治疗的重要场所,医护工作人员需要承受较大的工作量,同时对技术性也有一定要求,以便能够处理各种突发性风险,保障患者的治疗安全性,只有注重工作当中的每一个细节,手术室护士才能更好的为患者服务,为医生和医院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