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当前阶段抗菌药物的不断增加,滥用抗生素现象变得非常严重,这些情况直接加速了药物对于细菌的筛选和细菌的自身突变,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产生大量的耐药菌。近年来,多重耐药菌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也是医院现阶段感染控制工作的重点。要有效地减缓多重耐药菌的产生,就需要阻断耐药菌的传播,落实多重耐药菌的防护途径。围绕多重耐药菌患者做好相关护理工作,才能帮助患者尽快恢复。
多重耐药菌的基本概述
多重耐药菌指的是同时对 3 种或 3种以上的抗菌类药物产生耐药性的细菌。临床上常见的多重耐药菌主要有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和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等。它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了老年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患者。接受中心静脉插管、机械通气、泌尿道插管等各种入侵性操作,以及近 3 个月内接受了 3 种及以上的抗菌药物治疗,还有经过多次住院或长期住院的患者,有既往的多重耐药菌定植或感染史等情况。
多重耐药菌患者一旦感染,病死率远远高于敏感菌感染或未感染患者。另外感染后住院的时间和住 ICU 的时间会延长,加重患者的负担,还会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一定的影响,同时多重耐药菌感染后再进行抗菌药物治疗时,会有各种不良反应风险。患者本身也会成为传播源,所以这些危害非常的可怕。
多重耐药菌患者的注意事项和护理
隔离工作最重要 了解了多重耐药菌的危害之后,对患者一定要开展有效的护理。首当其冲就是隔离,对于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一定要进行隔离措施,首选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放置在同一个空间内,最低要求的是床边隔离不能和留置各种管道及有开放性伤口或免疫功能障碍的患者放置在同一房间。对于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在床尾一定要做好标记,设置隔离病房时,房间一定带有隔离标识,谨防无关人员进入,病房内的垃圾要通过双层垃圾袋加盖。另外在进行床旁隔离的过程中,要先诊疗其他患者,严格进行无菌操作。对于多重耐药菌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因为可能会接触到他的伤口、溃烂面、血液、体液、引流液、分泌物和粪便,这时候一定要戴好手套,必要时穿着隔离衣,完成诊疗护理操作后要及时脱去手套和隔离衣。如果进行吸痰或雾化操作时,要标准地佩戴外科口罩和外科防护眼镜。
手部卫生把控好 对于多重耐药菌患者,在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医务人员直接接触患者,或者对患者实施了整体护理,操作前后都需要做好全面的卫生护理。如果手上有明显的污染时要洗手,没有明显污染时,可以通过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做好手卫生可以有效地切断传播途径,降低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遵循先清洁,再消毒原则;当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应先去除污染物,再清洁与消毒。
环境把控要严格 对于日常的环境和设备清洁都需要高度重视。在宏观层面,要减少患者的病房转换转运,如果必须要转运时,尽量减少对其他患者和环境表面的污染。要对可能遭受病原体污染的环境表面做好清洁,加强医院的综合卫生管理。让多重耐药菌患者使用专用的物品,对不能专人专用的医疗器械、器具、物品要在每次使用后擦拭消毒。还要保证室内空气的新鲜和病房的清洁,可以通过含氯的消毒剂擦拭门把手、床头、水龙头等,对于床单和被褥要用紫外线照射。在转运患者时,一定要工作人员陪同,并向接收方说明该患者的所有情况,采取相应隔离措施。
患者感染痊愈,同时连续3个标本培养都为阴性时,就可以解除隔离。患者出院或者转出后要对病室内进行全面消毒,防止多重耐药菌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