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如何提高生化检验质量
2024-03-05 08:54:11
作者:刘华
作者单位:南充市高坪区人民医院

临床生化检验是检验医学中的一项关键内容。其功能包括健康评价、疾病的诊断、治疗、预后判断等。尽管近年来随着医学水平的进步,生化检验技术快速发展,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可能会对检测结果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因此,还需强化质控管理,提高临床生化检验的质量与准确性,进而为临床提供依据。

1 加强与其他科室的相互交流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生化检测的项目越来越多,检测的数量也不断攀升。所以,对于每一位临床医师来说,要完全了解每一项检查是不可能的。而实验室对临床样本的质量又不能做到全面的控制。为此,检验科应与其他科室密切沟通。首先,对检验人员进行观念方面的更新教育,改变其工作方式。需走出实验室,多和其他科室进行交流沟通。例如,参加有关疾病的会诊、查房等,以此来掌握患者的病情,以及与检测结果之间的关系。与此同时,对有关检查的基本知识进行了广泛的普及,并通过分发相关知识宣传册,来引导其他科室选择正确的检验项目,使护理人员们能够详细掌握标本采集的正确流程和标准,从而获得符合要求的标本。其次,其他科室的医生也应该对检验工作有足够的重视,积极与检查人员合作,积极交流,讨论,熟悉检验工作流程,熟悉检验科质控制度等。若是检验的结果与患者的实际情况有很大的差异,也不能武断认定检验存在问题。应综合考量,并与有关科室联系,明确其详细的情况。需要检验科和其他科室通力合作,才能确保生化检验的质量。

2做好样本采集和处置过程中的质控工作

在检验前,质量控制的关键是标本收集工作。若没有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标本的采集,将会对实验室检测的精确度和准确性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在标本采集和处理中,一定要加强对标本的管控。为降低分析前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提供坚实的基础。

首先,可组建专项检测小组,加强对团队成员的培训,以提升总体检验水平。其次,为确保输血安全性,可成立专门的输血小组。第三,对有关样本采集和处理的管理体系、查对体系等进行改进和完善,提高检验员的质量控制能力,尽可能在样本分析之前,减少误差的出现。血液的成分会受到生理因素、饮食因素、药物因素以及采血的时机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强化血液标本采集的规范性至关重要。相关研究发现,进食后,体内与之有关的化学成分会发生改变。这也为生化检验加大了难度,更会影响到实验的准确度。笔者建议:在检查前的空腹6~12个小时后采血。需要提醒的是,不要空腹太长时间,不可超过16个小时。当人处于极度的饥饿状态时,体内的葡萄糖、补体和血清蛋白等物质会降低,但是血液中的胆红素也会升高。采血时,必须使抽血器及相应的容器保持干燥和清洁,以避免造成溶血。选取远离水肿和炎症部位采血。使用止血带会造成局部缺氧,淤血,水肿,溶血等症状。所以,为了避免对检查的结果产生影响,可以不使用止血带。采血完毕后,取出针头,将血液标本沿着器壁缓缓注入容器。血液采集后,应尽可能在2个小时之内分离血清。对血样的采集、保存、送检和报告等全过程均需要严格把控。

3 其他质量控制因素

(1)检验人员:在生化检验中,检验人员是确保检测结果质量的关键。检测人员应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良好的专业素质,能够熟练、精准地使用各类检测设备。另外,要加大对检验人员的专业培训,充实其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的水平,提升综合素质。

(2)仪器设备:仪器设备对生化检验结果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应选择具有可靠质量和准确刻度的产品。指定人员负责对设备进行监督,按照有关规章制度对检测设备进行严格的保养和维修。定期做好设备的清洁和灭菌工作,并做好维修和保养工作。另一方面。需要定期做好仪器的精密度与灵敏度检测。

4小结

有许多种原因会对生化检验的结果产生影响,因此更要对生化检验全流程进行质量控制,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为临床诊断打下坚实的基础,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分享到: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