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肾结石为什么总在夜里疼教你3个缓解技巧
2025-08-05 00:00:00
作者:潘茹芸
作者单位:广元市利州区第二人民医院

不少肾结石患者有过这样的经历:白天还好好的,深夜突然被腰部剧烈绞痛惊醒,疼得辗转反侧、冷汗直流。这种“夜间专属疼痛”让患者痛苦不堪,却不明白为何结石总在夜里“作祟”。了解肾结石夜间疼痛的原因,掌握应急缓解技巧,才能在疼痛发作时减少痛苦,为后续治疗争取时间。肾结石为何总在夜里“捣乱”体位变化导致结石移动白天人体多处于站立或坐位,肾结石受重力影响相对稳定地停留在肾盏或肾盂内,对黏膜刺激较小。夜间睡觉时,身体平躺或翻身,结石位置发生改变,可能从肾盏滑入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或进入输尿管,刺激输尿管平滑肌,引发痉挛性收缩,导致剧烈疼痛(肾绞痛)。夜间尿液浓缩,结石刺激增强

夜间入睡后,人体不再饮水,尿液生成减少,尿液浓度升高,尿液中的晶体物质更容易附着在结石表面,使结石体积暂时增大,对肾脏黏膜的压迫和刺激增强。同时,浓缩的尿液流动缓慢,无法有效冲刷结石,进一步加重结石对局部组织的刺激,诱发疼痛。

迷走神经兴奋,痛觉更敏感

夜间迷走神经相对兴奋,它不仅调节内脏活动,还与痛觉传导相关。迷走神经兴奋会使人体对疼痛的敏感度升高,即使结石对组织的刺激程度与白天相同,夜间也会感觉疼痛更剧烈。此外,夜间环境安静,患者注意力集中在身体感受上,也会放大疼痛体验。

疼痛发作时:3个立即可用的缓解技巧改变体位,促进结石回位疼痛发作时,不要一直平躺,可尝试侧卧位或站立位,轻轻活动腰部(如缓慢走动),利用重力帮助结石从狭窄的输尿管处退回肾盂,减轻对输尿管平滑肌的刺激,缓解痉挛性疼痛。若疼痛在左侧,可向右侧卧;右侧疼痛则向左侧卧,有时能快速减轻痛感。

热敷腰部,放松平滑肌用热水袋(水温50℃左右)或热毛巾敷在疼痛侧的腰部,热敷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放松痉挛的输尿管平滑肌,减轻收缩强度,从而缓解疼痛。每次热敷15-20分钟,注意避免烫伤皮肤(可垫一层毛巾),热敷时配合深呼吸,缓慢吸气、呼气,能进一步放松身体。

适量饮水,稀释尿液并促进排石若疼痛较轻微且无恶心呕吐,可喝300-500毫升温水,通过增加尿量来稀释尿液,减少结石对黏膜的刺激;同时,尿液流动能帮助推动结石移动,若结石较小(<0.6厘米),甚至可能随尿液排出。但需注意,若疼痛剧烈、伴有呕吐,不可强行饮水,以免加重不适。

缓解后:这些事要尽快做记录疼痛特点,为就医提供依据疼痛缓解后,及时记录疼痛发作的时间(具体到几点)、部位(左侧/右侧腰部、下腹部)、性质(绞痛/胀痛)、持续时间及缓解方式,这些信息能帮助医生判断结石的位置和大小,制定治疗方案。若疼痛时伴有血尿(尿液呈粉红色或茶色),更要重点记录。

尽快做影像学检查,明确结石情况疼痛缓解后1-3天内,需到医院做泌尿系B超或CT检查,确定结石的大小、数量、位置(在肾脏还是输尿管)及是否引起肾积水。若结石较小(<0.6厘米),可通过多喝水、服用排石药(如排石颗粒)促进排出;若结石较大(>0.6厘米),可能需要体外冲击波碎石或微创手术治疗。

这些情况:必须立即就医,不能拖延疼痛剧烈且持续不缓解(超过2小时)若采取上述方法后,疼痛仍持续加剧,呈刀割样绞痛,患者辗转反侧、无法忍受,可能是结石完全堵塞输尿管,导致尿液无法排出,此时需立即就医,通过注射解痉药(如山莨菪碱)或止痛药(如杜冷丁)缓解疼痛,避免长期梗阻损伤肾功能。

伴有发热、寒战等感染症状肾结石梗阻可能引发尿路感染,表现为发热(体温>38.5℃)、寒战、尿频、尿急、尿痛,严重时可能发展为肾盂肾炎、败血症,危及生命。出现这些症状需立即到医院,通过静脉输注抗生素控制感染,同时解除结石梗阻。

出现无尿或严重血尿若疼痛发作后24小时内无尿液排出,提示双侧输尿管可能被结石堵塞,是急症,需紧急处理(如输尿管支架置入),否则会导致急性肾衰竭;尿液呈鲜红色或伴有血块,可能是结石划破输尿管黏膜引起严重出血,也需立即就医。

结语肾结石夜间疼痛与体位变化、尿液浓缩、迷走神经兴奋密切相关,掌握改变体位、热敷、适量饮水等应急技巧,能在疼痛发作时有效缓解不适。但缓解只是权宜之计,疼痛停止后需及时就医检查,明确结石情况并规范治疗,避免结石增大或反复梗阻损伤肾脏。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