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了解艾滋病暴露前和暴露后预防药物
2025-07-10 00:00:00
作者:吴素扬
作者单位:融水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

艾滋病,这个曾经令人闻风丧胆的疾病,如今虽然在治疗上有了很大进展,但预防依然是关键。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艾滋病的预防,特别是暴露前和暴露后预防药物,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如何保护自己。

一、艾滋病简介

(一)艾滋病是什么

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HIV病毒主要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特别是CD4+T淋巴细胞,这些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当HIV病毒大量破坏这些细胞后,人体的免疫力会大幅下降,容易感染各种机会性感染,如肺炎、结核等,甚至会引发恶性肿瘤。

(二)传播途径

艾滋病主要通过以下三种途径传播:

性传播:包括不安全的性行为,如未使用安全套的性行为。

血液传播:可能发生在共用注射器、输血或使用未经消毒的医疗器械等情况。

母婴传播:在怀孕、分娩或哺乳过程中,HIV病毒从感染的母亲传给婴儿。

(三)不会传播的情况

艾滋病不会通过日常接触传播,比如握手、拥抱、共餐、共用卫生间都不会感染艾滋病。

二、艾滋病暴露前预防药物

(一)什么是暴露前预防

暴露前预防(PrEP)是一种预防艾滋病的策略,适用于那些处于高风险环境中但尚未感染HIV的人。简单来说,就是在可能发生HIV感染之前,通过服用特定的药物来降低感染的风险。

(二)适合使用暴露前预防药物的人群

暴露前预防药物主要适用于以下高危人群:

未感染HIV但有多个性伴侣的人:如果你有多个性伴侣,尤其是性伴侣的HIV感染状况不明,使用暴露前预防药物可以有效降低感染风险。

男同性恋者:男同性恋群体中HIV感染率相对较高,使用暴露前预防药物是一种重要的预防手段。

与HIV感染者有性关系但未使用安全措施的人:如果你的性伴侣是HIV感染者,且在性行为中未使用安全措施,暴露前预防药物可以提供额外的保护。

注射毒品者:共用注射器是HIV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注射毒品者使用暴露前预防药物可以减少因注射器传播的感染风险。

(三)使用暴露前预防药物的注意事项

1.药物种类和服用方法

目前常用的暴露前预防药物是含有替诺福韦和恩曲他滨的复方制剂,商品名如舒发泰。这种药物需要每天服用一片,持续服用才能有效预防HIV感染。

2.可能的副作用

虽然这些药物总体上是安全的,但可能会有一些副作用,如恶心、呕吐、头晕、疲劳等。这些副作用通常是暂时的,大多数人在几周内会逐渐适应。如果副作用较为严重,应及时咨询医生。

3.定期医学检查

使用暴露前预防药物期间,需要定期进行医学检查,包括肝肾功能、HIV抗体检测等。这些检查有助于及时发现潜在问题,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三、艾滋病暴露后预防药物

(一)什么是暴露后预防

暴露后预防(PEP)是指在可能接触到HIV后,尽快采取药物干预措施,以阻止HIV在体内扩散。这就好比在不小心接触到火源后,立即采取灭火措施,防止火势蔓延。

(二)暴露后预防药物的使用时机和方法

1.使用时机

一旦发生可能感染HIV的情况,如性行为后发现安全套破裂、意外接触到HIV感染者的血液等,应尽快开始服用暴露后预防药物。最好在2小时内开始,最迟不超过72小时。

2.药物种类和服用方法

暴露后预防药物通常包括三种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如替诺福韦、恩曲他滨和拉替拉韦(RAL)。这些药物需要连续服用28天,每天按时按量服用,不能漏服。

(三)使用暴露后预防药物的注意事项

1.可能的副作用

暴露后预防药物可能会引起一些副作用,如恶心、呕吐、腹泻、头痛等。这些副作用通常是暂时的,但如果较为严重,应及时咨询医生。

2.避免再次高危行为

在服用暴露后预防药物期间,应避免再次发生高危行为,因为药物只能针对已经发生的暴露情况,不能提供绝对的保护。

结语

预防艾滋病,关键在于了解和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暴露前和暴露后预防药物是现代医学为我们提供的有力工具,能帮助我们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感染HIV的风险。希望大家都能了解这些知识,保护自己和身边的人,共同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社会环境。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