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癌,作为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居高不下的恶性肿瘤,其早期发现与干预对于提高治愈率、改善患者预后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日常自查,作为捕捉皮肤癌早期信号的有效手段,能够帮助我们及时发现皮肤异常,从而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降低疾病风险。
自查前的准备:养成良好习惯
在进行皮肤癌自查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养成定期自查的习惯。建议每月进行一次全身皮肤检查,以便及时发现任何新发的皮肤病变或原有痣的异常变化。此外,准备一些必要的工具也能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观察皮肤状况,如镜子、尺子、相机等。
自查方法:掌握“ABCDE法则”与“五特征观察法”
“ABCDE法则”
“ABCDE法则”是医学上公认的用于识别黑色素瘤等皮肤癌早期信号的方法。具体包括:
A(Asymmetry)不对称性:观察皮肤上的斑块或结节是否对称。若一侧与另一侧明显不对称,需提高警惕。B(Border)边缘:检查病变的边缘是否规则。若边缘呈锯齿状、模糊不清或不规则,可能是皮肤癌的征兆。C(Color)颜色:观察病变的颜色是否均匀。若颜色深浅不一,出现蓝色、白色、红色等多种颜色混合,需引起注意。D(Diameter)直径:测量病变的直径。若直径超过6毫米,或短期内迅速增大,需及时就医。E(Evolving)演变:关注病变是否随时间发生变化。若形状、颜色、大小等发生改变,或出现破溃、出血、瘙痒等症状,需立即就医。
“五特征观察法”
除了“ABCDE法则”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五特征观察法”来全面评估皮肤状况:
新发皮肤病变:观察皮肤上是否出现新的斑块、结节、溃疡或结痂等。原有痣的变化:检查原有痣的大小、形状、颜色是否发生改变,或出现破溃、出血等症状。异常色素沉着:关注皮肤局部是否出现异常加深的色素沉着,或颜色不均匀的斑片。局部瘙痒与疼痛:注意皮肤是否有持续性瘙痒、刺痛或灼热感,且无法通过常规方法缓解。溃疡与结痂:观察皮肤溃疡是否长期不愈,或结痂反复出现且不易脱落。
全身检查步骤
在进行全身检查时,我们可以按照这些步骤进行。裸露检查:在光线充足的房间内,裸露全身皮肤,以便更清晰地观察皮肤状况。使用镜子辅助:利用镜子观察身体难以直接看到的部位,如背部、臀部、耳后等。
按部位检查。头部与面部:检查头皮、额头、脸颊、鼻子、嘴唇、耳朵等部位。颈部与躯干:观察颈部、胸部、背部、腹部等区域的皮肤状况。四肢与手足:检查手臂、手掌、手指、腿部、脚掌、脚趾等部位。记录与对比:对可疑皮损进行拍照记录,标注大小、颜色、形态变化,以便下次检查时进行对比。
自查后的护理建议
通过自查发现皮肤异常后,我们除了及时就医外,还可以采取以下护理措施来降低皮肤癌风险。
加强防晒。规避强紫外线时段:尽量避免在上午10点至下午4点长时间暴露于阳光下,因为此时的紫外线辐射最为强烈,对皮肤的伤害也最大。紫外线中的UVA和UVB会穿透皮肤,导致DNA损伤,增加皮肤癌风险。物理防晒与化学防晒结合:穿戴宽边帽、防晒衣、太阳镜,使用遮阳伞,这些物理防晒方法可以有效阻挡紫外线的直接照射。同时,选择SPF30以上、PA+++的广谱防晒霜,每2小时补涂一次,可以提供更全面的化学防晒保护。
保持皮肤清洁与保湿。温和清洁:使用无刺激性的洁面产品,避免过度摩擦皮肤,以免破坏皮肤屏障。洗澡水温控制在37℃以下,避免使用碱性肥皂,以减少对皮肤天然油脂的剥夺。保湿护理:选择含神经酰胺、透明质酸的保湿霜,这些成分有助于维持皮肤屏障功能,锁住水分,防止皮肤干燥和敏感。在干燥季节或干燥环境中,可增加保湿频次,以保持皮肤的水润和健康。
定期复查与随访。高危人群筛查:有皮肤癌家族史、长期紫外线暴露史或免疫抑制人群,建议每年进行皮肤科检查。通过专业的皮肤镜检查和医生评估,可以及时发现皮肤癌前病变或早期皮肤癌,从而提高治愈率。病变记录与追踪:持续对可疑皮损进行拍照记录,并与既往照片对比以追踪其变化。这些记录有助于医生更准确地评估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也是健康的“第一道防线”。因此,重视其健康状况,通过早期发现与干预来应对皮肤癌,对于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通过掌握科学的自查方法,并结合日常护理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降低皮肤癌风险,守护皮肤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