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糖尿病患者如何通过中医饮食轻松调理
2025-07-11 00:00:00
作者:杨燕
作者单位:蒲江县寿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糖尿病在中医里属 “消渴” 范畴,多由阴虚燥热、气阴两虚等体质失衡引发。中医饮食调理注重整体平衡,结合患者体质与病情,通过食材性味搭配调节脏腑功能,辅助控制血糖。这种方式无需复杂操作,融入日常饮食即可,让患者在享受食物中轻松调理,减少药物依赖,改善身体状态。

先辨体质再选食材,吃对了才有效

阴虚燥热体质

常感觉口干舌燥、爱喝水,怕热还容易心烦。这时候要多吃能滋阴润燥的食物,银耳煮着吃能补充身体里的津液,让口腔不那么干;百合熬粥能让肺部和心都舒服,减少烦躁感;冬瓜做菜既能清热,又能帮身体排多余的水,让代谢轻松些。

气阴两虚体质

经常没力气,稍微动一下就气短,还总觉得渴。适合吃些能补气血、滋阴的食材,山药不管是炒着吃还是炖汤,都能补力气、养脾胃;莲子加到粥里,能同时照顾脾胃和肾脏;黑芝麻磨成粉冲着喝,能滋阴补肾,让身体更有劲儿,血糖也更稳。

痰湿内阻体质

体型偏胖,舌头边上有一圈齿痕,舌苔又厚又腻。要多吃能健脾化痰的东西,薏米煮水喝能帮脾胃去掉湿气;赤小豆和薏米一起煮,利水消肿的效果更好;白萝卜生吃或煮熟吃,都能理顺气机、化解痰湿,慢慢改善体质,让代谢更顺畅。

中医饮食搭配有门道,这样吃更稳血糖

五味调和

不同味道的食物有不同作用,酸味的乌梅泡水喝,能收敛津液,减少口渴;苦瓜炒着吃有点苦,却能清热降火,帮助控制血糖;南瓜蒸着吃带点甜味,能养脾胃,玉米须煮水喝也是甜的,能辅助调节血糖,把这些不同味道的食材搭配着吃,身体脏腑功能会更平衡。

寒热平衡

要是平时怕冷、手脚总是凉的,做饭时放几片生姜或一点花椒,能增加食物的温热性;要是总觉得热、容易上火,就多吃点绿豆汤、凉拌芹菜,这些偏寒凉的食材能中和热气,不让身体因为食物寒热不均而不舒服,影响血糖稳定。

粗细结合

做主食别只用电饭煲煮白米,掺点燕麦、荞麦、糙米进去,这些粗粮里的纤维多,能让糖分吸收得慢一点,吃了之后血糖不会一下子升太高。而且粗粮还能养脾胃,和细粮混着吃,营养全面,吃起来也顺口。

这些饮食禁忌要避开,不然白调理

少吃辛辣热性食物

从中医理论来看,辣椒、羊肉、狗肉等食物均属于热性食材,具有较强的温热之性。这类食物食用过量,会加剧人体内的燥热之气。对于阴虚燥热体质的糖尿病患者而言,其本身就存在阴液不足、虚火内生的问题,食用辛辣热性食物后,极易引发或加重口干舌燥、五心烦热等症状。而且,燥热内盛还会影响脏腑功能,干扰气血运行,进而导致血糖出现较大波动。

慎吃高糖油腻食物

蜂蜜虽具有润燥、补中益气等功效,但含糖量极高,过量食用会使血糖迅速上升;桂圆性温味甘,食用过多易助热生火;肥肉则属于高脂肪、高热量食物,难以消化。高糖油腻食物进入人体后,易阻碍脾胃的运化功能,导致水湿内停、聚湿生痰,进而影响气血的正常运行。对于痰湿内阻体质的糖尿病患者来说,这类食物会加重体内的痰湿之邪,使脾胃负担进一步加重,不利于血糖的稳定控制。

别暴饮暴食也别饿肚子

饮食规律对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至关重要。暴饮暴食会使脾胃在短时间内承受巨大的消化压力,导致脾胃功能受损,运化失常,不仅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还会使血糖在餐后急剧升高。而过度饥饿时,身体会因能量供应不足而出现低血糖反应,引发头晕、心慌、乏力等症状。无论是血糖过高还是过低,都会打乱人体正常的代谢节奏,使血糖控制变得更加困难。

结语

中医饮食调理糖尿病,核心是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对食材、合理搭配,避开不合适的食物。这种方法不用刻意做什么,就融入平时的一日三餐中,坚持下去,不仅能帮着控制血糖,身体的整体状态也会慢慢变好。不过要记住,这只是辅助手段,不能代替药物,还是要配合医生治疗,定期测血糖,这样才能更好地管理糖尿病,让生活更轻松。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