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血是指大便出血,在大便的时候从肛门排出淡红或鲜红或暗红颜色的血液,现实中很多人对于便血并不重视,简单的认为就是痔疮,因此自己到药店买药进行涂抹或塞入肛门进行治疗。事实上,便血属于临床上比较多见的一种症状,其发病原因有很多,比如痔疮、肠息肉、消化道出血及肿瘤等,对此需要及时进行诊断,找到其中的病因并展开性针对性的治疗。那么中老年便血的病因都有哪些?在生活中如何进行有效的预防呢?
中老年便血的常见病因
1. 痔疮:中老年便血最常见的一个病因就是痔疮,一般来说痔疮便血的颜色为鲜红,很少与大便混合在一起,尤其在用力排便的时候经常出现。
2. 肠息肉:在所有便血的病因中,肠息肉的占比接近33%。肠息肉便血的颜色一般为鲜红色,通常没有疼痛感。在大便的时候会出血,大便完毕之后不再出血,出血量多少不等,通常与粪便不会混合在一起。
3. 直肠脱垂:直肠脱垂也叫做脱肛,在发病初期肛门部位的肿物体积并不大,排便的时候很容易脱出,排便完毕之后基本上都会自行复位。如果没有及时进行有效的干预,可能会发生黏膜糜烂的现象,粘膜破溃后往往会流出鲜红的血液。
4. 肛裂:肛裂的出血量一般并不大,常见的症状为大便的一侧出现血迹,基本上与粪便不会混合在一起。也有一些患者在大便后滴血,肛门部位出现剧烈的疼痛。
5. 直肠癌:直肠癌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便血的病因,该疾病出现的便血一般为暗红色,其典型症状在于粪便与血液混合,大便次数不断增加,同时经常出现排便不干净的感觉。
6. 结肠癌:结肠癌初期的症状通常胃大便出血,颜色主要以暗色为主,与此同时,患者还会出现腹部的疼痛感以及身体消瘦等症状。
7. 溃疡性结肠炎:这种疾病的发病时间比较长,平时患者会经常出现血性粪便,同时体重也会减轻。
8. 肠道感染疾病:除以上这些病因之外,如果患者出现结肠结核、真菌性肠炎以及细菌型痢疾等肠道感染疾病,也会出现大便出血的症状。
中老年便血的预防措施
便血与肛肠疾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中医看来,肛肠疾病的发病在很大程度上都会受到情绪
改变的影响。比如患者经常闷闷不乐,脾气暴躁,长期下去容易出现肝气郁结,导致经络受阻,消化系统
也会出现问题,进而出现便血的症状。对此首先要在生活中保持好的情绪,乐观开朗,看淡身边的事物,这样才能保持平和的心理。其次,便血的发生与日常饮食也有很大关系,比如经常酗酒或者吃一些辛辣刺激性的食物,都会导致肠道受到不同程度的刺激,进而引发便血。平时不能经常的憋大便,有便意需第一时间进行排便,而且不能长时间的蹲马桶。除此之外,每天要多进行身体的锻炼,比如慢跑或者打羽毛球、打太极拳等,尤其对于那些每天需要久坐的人来说,每隔30分钟都要起身活动。每天可以自行的按摩穴位或者做提肛运动,可以有效避免肛肠疾病的发生,降低便血的发生率。
便血治疗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对于便血的治疗可以选择西药,也可以选择中药,相对来说中药的副作用更小,在治疗方面优势更为突出。具体来说,如果便血的原因在于饮食以及外界气候的变化,首先可以不使用药物,对日常饮食以及生活习惯进行有效调整,基本上都能很好的缓解便血的症状。如果便血较为严重的话,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中药或中成药进行治疗。值得一提的是,有的患者便血量非常大,症状比较明显,在治疗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是否存在消化道出血以及癌变的可能性,如有必要要及时进行系统性的检查,防止延误最佳的治疗时机。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中老年便血的病因有多种,对此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一旦出现便血的症状,需第一时间到医院进行诊断,找到病因之后,结合自身情况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在治疗过程中要严格遵循医生的嘱托,按时按量的使用药物,改变不合理的生活习惯以及饮食习惯,长期坚持下去才能更好的缓解病情,尽快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