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病后的康复过程往往是患者及其家属最为关心的环节,加速康复护理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新型护理模式,通过人文关怀和循证医学证据,为患者制定从入院到出院的全流程优化护理措施,目的在于让每一名患者都能够得到更加高效且安全的优质护理服务,加速康复进程。
一、入院初期
1.多维度健康评估
患者入院后24小时内护理人员会实施系统化评估,包括机体营养状态、身体功能、临床合并症以及心理状态等。例如,若是评估营养状态时发现患者本就存在营养不良的情况,则会第一时间启动营养支持,调整饮食结构,必要时还会给予口服营养剂,让患者在康复初期能够获得充足能量储备,为后续康复奠定良好基础。
2.健康宣教
对疾病的未知往往会诱发患者恐惧心理,因此在加速康复护理理念中,护理人员会结合不同患者的实际情况,运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详细为患者讲解每一种疾病的相关知识,并说明康复目标以及在后续康复护理中如何配合,这样能够让患者提高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了解康复护理的重要性,使其知晓“应该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从被动的服从转化为主动参与康复过程。
3.环境与准备
康复进程会受病房环境直接影响,因此护理人员会优化病房的布局,清除房间内的各种障碍物,加固病床围栏,根据不同患者实际情况调整床的高度,配备辅助起身扶手,在床头安置呼叫器,在卫生间或浴室中铺设防滑地垫以免患者摔倒等。
二、康复中期
1.个体化功能训练
护理人员会在评估患者病情恢复情况之后制定阶梯式的活动计划,先从床上被动运动开始,逐渐向床下运动过渡,让患者的身体能够慢慢适应运动的强度,从而提升生活的自理能力。整个过程中护理人员也会全程陪同,留意患者呼吸、心率以及面色变化,保证康复训练的安全性。
2.早期营养支持
在加速康复护理理念中并不强调只能吃清淡饮食的观念,而是根据不同患者的消化功能和病情恢复情况鼓励早期进食与个体化营养。一般针对手术的患者在术后6小时可以给予少量饮用水,24小时内给予藕粉、米汤等流质饮食,术后48小时在耐受度允许的情况下加半流质饮食,逐渐向普通饮食过渡。而若是患者食欲较差,则会采取少量多餐的方式满足身体对于营养物质的需求,这样更有助于促进组织修复,增强身体免疫力,从而加速康复进程。
3.多模式疼痛管理
疼痛是疾病恢复过程中的重要阻碍,而在加速康复护理理念中主张多模式镇痛策略,以非药物与药物结合的方式,让疼痛控制在患者可承受范围内。针对患者疼痛程度予以科学评估,若轻度疼痛会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物,针对中重度疼痛患者会联合使用镇痛泵或者阿片类药物,再配合热敷或者冷敷等非药物方法缓解局部产生的疼痛,也会指导患者进行呼吸放松训练等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
三、出院前后
护理人员会在患者出院前全面检查生活自理能力、平衡能力以及肌肉力量,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有针对性的居家康复计划,同时会针对患者实施专项培训,使其了解居家过程中如何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促进患者尽早康复。护理人员会定期进行随访,了解阶段性康复训练落实情况以及病情恢复情况,并给予专业指导。若发现患者康复进程相对缓慢,还会利用远程视频指导或者上门随访的方式详细了解情况后调整训练计划。此外,还可以利用康复科普群或者微信公众号等各种方式为患者定期推送相关康复知识,使其能够随时获取专业化的医疗信息,获得持续性的医疗支持服务。
总而言之,加速康复护理打破了常规护理模式中“只能在医院休养”和“生病就需要静养”的观念,让患者能够在安全的环境下,利用最快速且痛苦最小的方式促进身体恢复健康,通过精准评估制定个性化护理干预计划,将康复的主动权移交给患者,无论是针对各类慢性疾病还是术后康复的患者,都能够利用这样的模式为其提供更加舒适和优质的护理服务,以达到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的目的。希望在阅读了本篇文章之后,能够让大家有更多了解,在临床中积极配合护理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