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尿液颜色异常要做哪些检验?从尿液看健康状况
2025-07-29 00:00:00
作者:​​罗扬
作者单位:安岳县第三人民医院

尿液作为人体新陈代谢后的产物,其色泽、形态等改变常可反映机体健康状态。若尿液颜色异常,及时检验有助于明确病因,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

常见尿液颜色异常及对应检验

1.红色尿液

尿液呈现红色,或为肉眼可见的血尿,也可能是进食特定食物、服用某些药物所致。若排除甜菜根等食物和利福平等药物影响,应警惕泌尿系统病变。

尿常规检查:属基础检测项目,可快速测定尿液里的红细胞数目,若红细胞数量上升,提示有出血现象;还可观察有无蛋白尿,辅助评估肾脏是否受累。

尿沉渣镜检:借助显微镜查看红细胞形态,是判断出血部位的关键方法。红细胞形态多样且变形显著,多为肾小球疾病(如肾炎);形态完整则多提示非肾小球病变(如结石、肿瘤)。

肾功能检测:涵盖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测定,能据此评估肾脏滤过功能,以此判断肾脏有无因出血或其他病理改变而出现功能损伤。

泌尿系统超声检查:虽非实验室检测项目,但可与检验结果互为佐证,明确肾脏、输尿管及膀胱等部位是否存在结石、肿瘤等引发出血的器质性病变。

2.深黄色或茶色尿液

此状况或因饮水不足、汗液排出多导致尿液浓缩,也可能由肝胆疾病引发。

尿常规检查:需着重关注尿胆红素与尿胆原指标。尿胆红素升高或提示胆道梗阻,尿胆原异常可能反映肝脏病变,联合检测可助初步筛查肝胆疾病。

肝功能检查:血清胆红素,如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都是判定黄疸的关键指标,其升高幅度与类型可区分黄疸类型;谷丙、谷草转氨酶能灵敏反映肝细胞损伤,升高提示肝脏有炎症或受损。

肝胆超声:能清晰呈现肝脏、胆囊及胆管结构,结合检验数据,可更精准判断有无肝炎、胆囊炎、胆道梗阻等引发尿液色泽改变的疾病。

3.乳白色尿液

尿液呈乳白色,或为丝虫病引发的乳糜尿,或系泌尿系统感染造成的脓尿。

尿常规检查:着重检测白细胞、脓细胞数量,二者大幅增多提示泌尿系统感染,是诊断脓尿的关键依据。

乳糜尿试验:是确诊乳糜尿的特异性检测,通过检测尿液中的乳糜颗粒,可明确是否由丝虫病等引起。

血液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可反映感染状况,怀疑丝虫病时,可经血液涂片等查丝虫幼虫,为病因诊断提供直接佐证。

泌尿系统影像学检查:如CT、MRI,能发现泌尿系统占位病变或结构异常,结合检验结果判断是否因病变引发乳糜尿或感染。

4.蓝色或绿色尿液

此类情况相对罕见,多因服用特定药物(如亚甲蓝)引发,若排除药物影响,则可能为某些罕见代谢性疾病所致。

尿常规:可对尿液成分进行全面筛查,检测是否存在异常物质,为代谢性疾病排查提供基础数据。

血液生化检查:能测定体内糖、脂、蛋白质等代谢指标及电解质、酶类等,可发现罕见代谢病引发的代谢产物异常,以解释尿液颜色变化。

药物史调查:虽非实验室检验,但通过详细询问患者近期用药(如亚甲蓝等),结合检验结果,可判断尿液颜色异常是否由药物代谢引起,防止误诊。

尿液检查注意事项要切记!

采集尿液标本时,需采用医院配备的洁净容器,以防标本被污染。

晨尿是较优选择,因其浓缩,能使检测结果更精准。

采尿前,男女均要做好局部清洁,男性避免精液混入,女性避开经期,防止经血污染。

标本采集后要尽快送检,以防成分改变。

总之,尿液色泽异常不容小觑,及时就医开展相关检查,有助于尽早察觉潜在健康隐患,实现早诊早治。日常应留意尿液变化,养成定期体检习惯,以保障身体健康。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