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小儿便秘的常见原因与处理
2025-07-11 00:00:00
作者:王月恒
作者单位:阆中市妇幼保健院

便秘是儿童常见的消化系统问题之一,指排便次数减少、排便困难或排便疼痛,严重影响患儿的食欲、睡眠、情绪,甚至引发营养吸收障碍和发育迟缓。很多家长因缺乏正确的医学知识而延误诊治,导致病情长期反复,影响孩子健康成长。因此,充分了解小儿便秘的常见原因与科学处理方法,对于早期识别问题并及时有效干预至关重要。

小儿便秘的常见原因与表现特点

引起小儿便秘的原因复杂多样,可分为功能性和器质性两大类。功能性便秘最为常见,约占儿童便秘病例的90%以上,主要与饮食习惯不佳、饮水不足、纤维素摄入过少、运动量不足、生活规律紊乱、排便习惯未养成等因素相关。例如,有些儿童挑食严重,膳食纤维摄入明显不足,导致粪便干硬难以排出;部分婴幼儿喂养过于精细,奶粉冲调过浓或添加辅食过晚,也容易引起排便困难。此外,长期情绪紧张、焦虑或曾经有过排便疼痛的经历,也会使儿童形成排便恐惧心理,进一步加重便秘状况。

器质性便秘相对较少,但需引起重视。这类便秘往往由肠道或肛门直肠的器质性病变引起,如先天性巨结肠、肛门狭窄、甲状腺功能减退或脊柱神经病变等,多表现为出生后不久即出现排便困难,且伴随其他生长发育问题,需要临床医生早期识别并及时治疗。

小儿便秘的表现因年龄不同而有所差异。婴幼儿便秘时表现为大便次数明显减少,排便时哭闹、用力,粪便干结呈羊粪球状,严重时可出现肛裂、便血,甚至拒绝进食。年龄稍大的儿童则可能诉说腹胀、腹痛或排便时疼痛,长期便秘还会导致腹部触及粪块、口臭、食欲下降甚至情绪烦躁。因此,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日常排便情况及相关伴随症状,做到早发现、早处理。

小儿便秘的科学处理方法与注意事项

针对功能性便秘,处理的核心是调整饮食结构、培养良好的排便习惯并进行适当的辅助治疗。饮食调整是最基础的干预方式,应保证儿童每日摄入充足膳食纤维,如蔬菜、水果和粗粮,避免过多的高脂肪、高糖食物摄入,防止肠蠕动减慢。尤其是婴幼儿,在添加辅食阶段应注意循序渐进,及时加入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绿叶蔬菜泥、果泥、杂粮粥等。每日保证充足的饮水量,养成主动饮水习惯,对缓解粪便干结十分重要。

建立规律的排便习惯对改善便秘尤为关键。建议家长帮助儿童建立每日定时排便的规律,通常建议在早餐后或睡前坐便10至15分钟,不论是否有便意均应坚持,逐步培养排便反射。同时,应避免强迫和责备,防止孩子因排便心理压力过大而加重问题。

必要时可短期使用药物治疗以缓解便秘症状。常用药物包括乳果糖、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等渗透性缓泻剂,能安全软化粪便、增加肠道水分、促进排便顺畅,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长期或随意服用泻药,以免影响肠道正常功能。对于粪便嵌塞严重的儿童,可能需要使用灌肠或肛门塞剂进行急性处理,以迅速缓解症状。

对于器质性便秘的患儿,则应尽早进行病因检查,明确诊断后予以病因治疗。比如先天性巨结肠可能需要外科手术治疗,而甲状腺功能减退者则需给予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等。

小儿便秘的家庭护理与长期管理建议

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对便秘儿童进行科学合理的护理。首先,要注意饮食均衡多样,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保证每日膳食纤维和水分摄入充足;其次,应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儿童充足的睡眠和规律的作息,避免长时间看电视、玩手机导致运动减少。鼓励儿童多参加户外活动,如散步、跑跳、骑车等,促进肠道蠕动,有助于预防便秘。

在日常护理中还需关注孩子的情绪状态,避免精神紧张和压力过大。建立轻松愉快的排便环境,如使用适合儿童的便盆或马桶坐垫,家长可陪伴孩子讲故事、聊天,减轻排便恐惧感,帮助孩子放松心情。同时,教导儿童正确的排便姿势,避免长时间蹲坐用力,减少肛门受损风险。

长期存在便秘的儿童,应定期进行儿科或消化专科门诊随访,评估治疗效果并及时调整方案。家长应避免盲目相信偏方或过度使用泻药,一旦症状反复或持续不缓解,建议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