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护理的重要性不亚于手术本身,直接影响疼痛缓解、功能恢复与生活质量的重建。那么,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术后康复护理方法有什么呢?下面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一、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术后康复护理重要吗?
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多由骨质疏松引发,即使是轻微外力也可能导致椎体坍塌,目前临床常用的手术方式包括椎体成形术、椎体后凸成形术等微创手术,严重不稳定骨折情况下采用的开放手术内固定,能快速缓解疼痛、恢复椎体高度,但骨骼愈合、肌肉力量重建和平衡功能恢复,都需要通过系统康复护理实现。且患者年龄增长,肌肉萎缩使脊柱稳定性更差;合并的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会延缓愈合,术后长期卧床会引发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等致命并发症,此情况下术后康复护理的核心目标不仅是促进骨折愈合,更要预防并发症、重建脊柱功能、降低再损伤风险。
二、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术后康复护理方法有什么?
1. 术后早期的护理
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术后1-2周的骨折部位尚未形成稳定连接,护理核心是保护伤口、预防卧床并发症,术后6小时内平卧制动,在腰下垫薄枕维持脊柱生理曲度,翻身期间需保持"轴线翻身",即头、颈、躯干呈一条直线同时转动,避免腰部扭曲。且家属需每天定时协助患者做深呼吸、有效咳嗽,拍背促进排痰,以预防坠积性肺炎;科学进行双下肢踝泵运动,以预防深静脉血栓,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每2小时翻身一次,骨突部位垫软枕避免压疮。同时术后疼痛多为创伤性炎症引起,可遵医嘱使用非甾体镇痛药,采用冷敷或热敷缓解局部不适。
2. 中期康复的护理
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术后2-3周,伤口愈合、疼痛缓解后进入以增强腰背肌力量、改善脊柱稳定性为目标的阶段,从简单的"五点支撑"开始逐渐过渡到"三点支撑",对于体力较差的老人可先做"小燕飞"的简化版避免过度用力。患者坐起过程中需先侧卧,双腿下垂床边,手臂支撑缓慢起身避免直接弯腰坐起,站立练习从靠墙站立开始逐渐增加站立时间、行走距离。同时避免弯腰拾物、久坐、负重,穿裤子时先穿患侧下肢再穿健侧,脱裤子时相反,坐姿需保持腰部挺直,腰部可垫靠枕支撑。
3. 后期康复的护理
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手术3周以后骨折已基本愈合,康复重点是适应日常活动、预防再骨折,患者可进行靠墙深蹲增强下肢力量,尝试太极拳、八段锦等柔和运动改善平衡能力,降低跌倒风险,日常生活中注意避免久坐弯腰,站立时应保持"收腹挺胸",行走时应抬头平视,以减少脊柱压力。且老年骨折多与骨质疏松相关,需长期补充钙剂、维生素D,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定期监测骨密度。
4. 特殊人群的护理
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需制定针对性的康复护理计划,对于糖尿病患者,应监测血糖,伤口换药期间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感染,训练强度适当降低,预防过度劳累导致血糖波动。高血压患者在起身、站立过程中应放缓动作,以避免体位性低血压;运动过程中需监测血压,当收缩压超过160mmHg时应暂停训练。认知障碍的患者采用简单指令配合手势指导,训练期间家属全程陪同,预防走失或意外跌倒,将日常用品放在伸手可及处减少患者自行攀爬取物的风险。
总之,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术后康复是"持久战",需要患者、家属、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科学的康复护理可帮助老人重新站立行走,降低再骨折风险,提升晚年生活质量。要记住,手术只是给脊柱"搭好了架子",而康复护理才能使其真正支撑起老人的生活,因此需要不断完善护理方案、提升护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