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边是否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总抱怨身体不舒服, 可一到医院检查又没发现器质性病变,你或许会疑问,他 (她)是在装病吗?其实不是的,这很可能是一种名为“躯 体形式障碍”的心理问题。那么到底何为躯体形式障碍? 该如何从心理角度进行干预呢?以下就跟随笔者一块了解下吧!
何为躯体形式障碍?
躯体形式障碍主要表现为各种躯体症状的心理疾病。患者躯体症状较多,但无相应的器质性病变依据,且 即便医生检查无异常,也难以打消患者疑虑,其躯体症状仍会持续存在。
该病类型较多,常见有如下三种:(1)疑病症。没有任何根据地认为自己患有某种严重疾病,比如坚信自己患癌,即便检查无异常,也会认为医生误诊,频繁就医、检 查。(2)躯体形式疼痛障碍。以身体部位持续性疼痛为主要表现,如关节痛、头痛等,这种疼痛难以从生理、病理角度解释,但真实存在,患者身心极为痛苦。(3)躯体化障碍。症状表现丰富,涉及身体各器官、系统,如胃肠道不适(胃痛、恶心)、呼吸循环系统不适(胸闷、心慌)、 泌尿生殖系统不适(尿频尿急)等,且相关症状变化不定, 随时出现。相关疾病的出现对患者正常生活、工作均存在较大的影响,一方面来说,自我感受躯体不适、频繁就医,会损害患者机体健康,影响正常生活、工作;另一方面来说,因反复诉说自身不适,身边亲友可能逐渐失去耐心,产生误解,认为患者“小题大做”,进而影响患者人际交往,使其产生负面情绪,损害心理健康,形成恶性循环。
如何为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心灵解困?
在明确诊断为躯体形式障碍后,及时介入心理干预十分必要,倾听疏导策略即为有效干预手段之一,具体可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搭建信任“桥梁”。首次与患者接触时,要温和、真挚、耐心,专注倾听、耐心询问,使患者感受被理解、尊重。如轻柔语气询问:“您最近有什么感受?可以详细跟我说说吗?”通过温和询问,逐步减轻患者戒备心理,构建信任关系,鼓励患者敞开心扉,倾诉内心感受。
第二,用心捕捉患者心声。倾听过程中,不仅要听患者讲了什么,还需用心感受,关注患者语气变化、表情变化、肢体动作等。如患者突然皱眉、语气颤抖,提示其内心 极度焦虑,此时不要打断,不要评价,要给患者充分的情 绪宣泄、语言组织空间。在患者情绪有所缓和后,可适当引导性提问,如“后来呢?发生了什么?”“您当时是什么感受?” 引导患者深入剖析自我感受,挖掘引发症状的潜在因素。
第三,针对性疏导,重塑认可。患者对躯体症状的认 知多存在误区,需要加以纠正。具体疏导中,可采取提问 方式启发思考,如“您觉得最近有什么让您压力特别大的事情发生吗?这些症状会不会和您的情绪有什么关联呢?” 也可以列举实例,解释心理是如何影响身体症状的,帮助患者认识躯体症状与心理状态的关联,帮助其纠正不合理观念,引导其学会接纳自己的症状,以正确态度看待相关症状。
第四,个性化治疗方案制定。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 的,躯体形式障碍也千差万别,因而需要结合患者实际性 格特点、症状表现、生活背景等制定个体化疏导方案。 如性格内向、不善言辞者,可采取循序渐进、温和过渡的形式,多予以精神支持与鼓励;如工作繁忙、生活压力大 者,可指导其找到缓解压力的方法。当然,倾听疏导策略并非一次性的,需要定期与患者面对面沟通,持续关注其 情绪变化、认知调整状态,并结合实际调整疏导方案,以提升疏导方案针对性,更好满足患者需求,帮助其走出心 理困境。
总的来说,躯体形式障碍是比较复杂的一种心理疾病,对患者而言,其存在生理、心理双重折磨,对患者生活 质量、社会功能存在严重影响。倾听疏导策略则为关键性 心理干预手段,其对缓解患者症状,改善其心理状态具有 重要作用。除此之外,医护人员与家属的悉心陪伴也不可或缺,他们的关怀、理解、尊重与支持,就像一束光,为患者带去了战胜疾病的勇气与力量。相信在科学的治疗与温暖的关怀下,每一位患者都能够摆脱疾病束缚,重新拥抱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