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慢性失眠别硬扛:中医辨证调治帮你找回好睡眠
2025-07-25 00:00:00
作者:​张得璐
作者单位:北京市房山区河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慢性失眠已成为困扰许多人的健康难题。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成人慢性失眠的患病率高达 10%~15%,且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长期失眠不仅会导致白天精神萎靡、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还会引发免疫力降低、内分泌紊乱、情绪焦虑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面对慢性失眠,很多人选择硬扛,或是依赖安眠药物,但这些方法往往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甚至可能带来副作用。其实,中医在调治慢性失眠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通过辨证施治,能帮助患者找回自然健康的睡眠。

中医对慢性失眠的认识历史悠久,古称 “不寐”“不得卧” 等,认为睡眠是人体阴阳消长、气血运行的体现,“阳气尽则目瞑,阴气尽则寤矣”,阴阳失调、脏腑紊乱、气血不畅会致心神失养或不安,引发失眠。其成因主要有:

情志失调是常见原因。长期精神紧张、压力过大会影响肝的疏泄,肝气郁结化火上扰心神;长期思虑过度损伤脾胃,气血不足、心神失养,均会引发失眠。

饮食不节也会导致失眠。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嗜食辛辣油腻等习惯,易致胃肠积热扰神;晚餐过饱或睡前进食会加重脾胃负担,“胃不和则卧不安”,影响睡眠。

劳逸失度是重要诱因。长期过度劳累耗伤气血,致心脾两虚、心神失养;过度安逸缺乏运动使气血不畅、阴阳失衡,都会引发失眠。

年龄增长和体质因素也密切相关。随年龄增长,脏腑功能衰退,肾阴亏虚不能上济心火,心火扰神致失眠多梦;不同体质易引发不同失眠,如阴虚体质易致阴虚火旺型失眠,痰湿体质易致痰湿内阻型失眠。

中医调治慢性失眠的核心在于辨证施治,即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判断其失眠的证型,然后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常见的慢性失眠证型及调治方法如下:

心脾两虚型失眠是临床常见的证型之一,多由思虑过度、劳倦伤脾、气血生化不足所致。主要表现为失眠多梦,易醒,心悸健忘,神疲乏力,食欲不振,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弱。调治原则为补益心脾,养血安神。常用的方剂为归脾汤,由白术、茯神、黄芪、龙眼肉、酸枣仁、人参、木香、炙甘草、当归、远志等药物组成。方中黄芪、人参、白术、炙甘草健脾益气;当归、龙眼肉养血补心;酸枣仁、茯神、远志安神定志;木香理气醒脾,使补而不滞。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可多食用一些具有健脾养血作用的食物,如红枣、桂圆、莲子、山药、小米等,同时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舒畅。

阴虚火旺型失眠多因长期熬夜、房劳过度、久病体虚等导致肾阴亏虚,阴虚火旺,扰动心神所致。主要表现为失眠多梦,入睡困难,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口干咽燥,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调治原则为滋阴降火,养心安神。常用的方剂为黄连阿胶汤或天王补心丹。黄连阿胶汤由黄连、黄芩、芍药、阿胶、鸡子黄等组成,具有滋阴降火、交通心肾的作用;天王补心丹由人参、丹参、玄参、五味子、远志、当归、天冬、麦冬、柏子仁、酸枣仁等组成,能滋阴养血、补心安神。患者在饮食上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温热性的食物,可适当食用滋阴润燥的食物,如百合、银耳、雪梨、枸杞等,同时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节制性生活。

肝郁化火型失眠多由情志不畅、肝气郁结、郁而化火、上扰心神引起。主要表现为失眠多梦,急躁易怒,头晕头胀,目赤耳鸣,口干口苦,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弦数。调治原则为疏肝泻火,安神定志。常用的方剂为龙胆泻肝汤,由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生地、柴胡、炙甘草等组成,具有清泻肝胆实火、清利肝经湿热的作用。对于症状较轻者,也可选用丹栀逍遥散进行调理。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调节情绪,保持心情舒畅,可通过听音乐、散步、冥想等方式缓解压力,同时要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戒烟戒酒。

痰热扰心型失眠多由饮食不节、脾胃运化失常、痰湿内生、郁而化热、痰热扰心所致。主要表现为失眠多梦,胸闷痰多,恶心呕吐,口苦口干,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调治原则为清热化痰,和中安神。常用的方剂为温胆汤,由半夏、竹茹、枳实、陈皮、茯苓、炙甘草等组成,具有理气化痰、和胃利胆的作用。若痰热较重,可在温胆汤的基础上加入黄连、黄芩等清热药物。患者在饮食上要注意清淡,避免食用肥甘厚味、生冷油腻的食物,可适当食用一些具有化痰清热作用的食物,如冬瓜、苦瓜、薏米等。

除了内服药物治疗外,中医还有许多外治法也能有效调治慢性失眠,且操作简便,副作用小。

针灸治疗是中医调治慢性失眠的常用方法之一。通过针刺特定的穴位,如百会、神门、内关、三阴交、安眠等,能够调节人体阴阳气血,疏通经络,安神定志。

艾灸疗法也是调治慢性失眠的有效方法,主要适用于虚寒型失眠患者。通过艾灸关元、气海、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能够温通经络,补益气血,调和阴阳,改善睡眠。

推拿按摩也能有效缓解慢性失眠症状。患者可在睡前自行或由他人进行头部、颈部、背部的推拿按摩,通过按摩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放松肌肉,缓解紧张情绪,从而改善睡眠。常用的按摩手法包括揉法、按法、推法等,重点按摩百会、风池、肩井、涌泉等穴位。

中药泡脚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调治方法。选用具有安神助眠作用的中药,如酸枣仁、远志、合欢皮、夜交藤、艾叶等,加水煎煮后,待水温适宜时泡脚。中药泡脚能通过温热刺激和药物作用,促进足部血液循环,调节脏腑功能,改善睡眠质量。

总之,慢性失眠虽顽固但可治。中医辨证施治结合药物、外治与日常调理,能从根本上改善睡眠。若受失眠困扰,可尝试中医调治,但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切勿自行用药或用偏方,以免延误病情。

分享到: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