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呼吸急症不慌张!快速识别与科学应对危重症的实用指南
2025-06-27 00:00:00
作者:杨丽萍
作者单位:高坪区人民医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一、呼吸急症:从「警惕信号」到「致命危机」的识别法则

当呼吸出现异常,身体会发出多种「求救信号」。普通人需掌握「3分钟快速评估法」:观察呼吸频率(正常成人12-20次/分)、嘴唇颜色(青紫提示缺氧)、辅助呼吸肌(锁骨上窝、肋间肌是否用力收缩)。常见呼吸急症中,哮喘急性发作、肺栓塞、气胸等若延误救治,可能在数分钟内危及生命。

高危信号分级识别:

红色警报(立即就医):突发胸痛伴呼吸困难(可能是肺栓塞)、吸气时喉咙发出哨音(喉头水肿)、意识模糊伴口唇发绀(严重缺氧)。

黄色预警(1小时内处理):哮喘患者使用沙丁胺醇气雾剂后喘息无缓解、COPD患者痰中带血且呼吸频率>25次/分。

蓝色提示(居家观察+对症处理):普通感冒引起的轻度咳嗽、无发热的季节性过敏喘息(需警惕进展)。

二、四大常见呼吸急症:症状解析与现场应对

1. 哮喘急性发作:支气管「痉挛困局」的破解之道

典型症状:发作性喘息、呼气时「嘶嘶」声、胸闷如「胸口压巨石」,多因过敏原(尘螨、花粉)或感染诱发。

科学应对:

立即取坐位,保持身体前倾,减少胸廓压迫;

速效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喷2揿,间隔20分钟可重复,最多3次;

若1小时内症状无改善或加重(说话断续、嘴唇发灰),立即拨打120,途中持续吸氧(如有条件)。

误区警示:避免用力拍背或喂水,可能诱发呛咳加重痉挛;曾有患者因迷信「偏方」延误,导致呼吸衰竭。

2. 肺栓塞:沉默杀手的「致命陷阱」

隐蔽信号:久坐/术后突然出现单侧下肢肿胀、突发性胸痛(深呼吸时加重)、不明原因晕厥,易被误认为「心脏病」。

黄金应对:

立即静卧,禁止按摩肿胀肢体(防止血栓脱落);

测量血氧饱和度(SpO₂<93%提示缺氧),有条件者吸氧;

第一时间呼叫急救,告知医生「怀疑肺栓塞」,争取溶栓黄金时间(发病4.5小时内)。

数据警示:肺栓塞漏诊率高达70%,但及时救治存活率超90%,延误则可能在30分钟内猝死。

3. 气胸:肺脏「漏气」的紧急止损

典型表现:剧烈运动或咳嗽后突发单侧胸痛、呼吸急促(>24次/分)、患侧胸部叩诊呈鼓音,常见于瘦高体型青年或慢阻肺患者。

现场处理:

让患者保持半卧位,减少肺组织压迫;

若为张力性气胸(颈部静脉怒张、极度呼吸困难),可用粗针头在患侧锁骨中线第二肋间穿刺排气(需用消毒物品包裹针头,避免感染);

无论何种类型,均需尽快送医,避免剧烈活动加重漏气。

4. 喉头水肿:上气道「闸门关闭」的生死时速

危险信号:过敏(如食物、药物)后迅速出现声音嘶哑、犬吠样咳嗽、吸气性呼吸困难(「三凹征」——锁骨上窝、胸骨上窝、肋间隙凹陷)。

急救要点:

立即肌注肾上腺素(0.3-0.5mg,家属需提前学习急救培训);

清除口腔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

若出现窒息前兆(无法发音、面色青紫),立即实施海姆立克急救法并准备心肺复苏。

三、家庭急救包:呼吸急症的「前哨防线」

必备物品清单

监测类:指氧仪(SpO₂<95%需警惕)、电子血压计(肺栓塞可能伴低血压);

药物类:哮喘急救气雾剂(沙丁胺醇)、口服激素(泼尼松,需遵医嘱备用)、抗过敏药(氯雷他定);

工具类:一次性吸氧管(配合家用氧气瓶)、消毒剪刀(用于紧急穿刺)、急救手册(标注家属过敏史、用药史)。

居家护理误区纠正

咳嗽就用镇咳药:肺炎患者剧烈咳嗽时盲目镇咳,可能导致痰液滞留加重感染,应先祛痰(如氨溴索);

缺氧就大流量吸氧:COPD患者长期高流量吸氧可能抑制呼吸中枢,建议低流量(1-2L/min)持续吸氧;

哮喘缓解就停药:急性发作控制后,需继续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预防复发。

四、结语:做自己的呼吸守护者

呼吸急症的应对核心是冷静识别+科学处置。掌握基础急救技能(如心肺复苏、气雾剂使用),就像为生命上了「双保险」。记住:当呼吸出现异常,你的每一个正确判断,都可能为专业救治争取宝贵时间——而这份从容,源于对身体信号的敏锐感知和科学知识的储备。

小贴士:每年接种流感疫苗,可降低COPD急性加重风险40%;过敏体质者外出佩戴口罩,减少哮喘诱发因素——预防,永远是应对呼吸急症的第一道防线。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