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新生儿肠绞痛:缓解方法与科学应对
2025-07-18 00:00:00
作者:张园园
作者单位: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

新生儿肠绞痛是3月龄内婴儿常见的现象,主要表现为突发性哭闹、双腿蜷曲、腹部胀气,通常在傍晚或夜间发作。这种阵发性腹痛与肠道平滑肌痉挛有关,胃肠功能不成熟、喂养方式不当、肠道菌群失衡等都是其影响因素。尽管肠绞痛通常不会对婴儿健康造成长期损害,但剧烈哭闹常使家长陷入焦虑。掌握科学的缓解方法,是帮助婴儿平稳度过这一阶段的关键。

物理干预:促进肠道气体排出

腹部按摩是缓解肠绞痛的有效手段之一。家长可将双手搓热后,以婴儿肚脐为中心,顺时针轻柔画圈按摩,每次持续10~15分钟。这种手法能刺激肠道蠕动,帮助气体通过肠管排出。临床观察发现,配合飞机抱(让婴儿俯卧于家长前臂,头部靠近肘部)可进一步缓解腹部压力,约60%的婴儿在实施后10分钟内哭闹明显减轻。

热敷腹部能通过扩张血管、松弛平滑肌缓解痉挛。可用40 ℃左右的温毛巾或热水袋(需隔层薄布)热敷腹部,每日2~3次,每次15分钟。需特别注意温度,避免烫伤婴儿。对于因受凉诱发的肠绞痛,热敷配合竖抱拍嗝(喂奶后保持45度角斜抱15分钟)可显著降低发作频率。

喂养管理:减少气体摄入

喂养方式不当是肠绞痛的重要诱因。母乳喂养时,应确保婴儿含住整个乳晕,避免吸入过多空气;若为人工喂养,需选择适合月龄的奶嘴孔径,奶液充满奶嘴后再喂食。研究显示,采用“少量多次”喂养模式(单次哺乳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配合喂奶后竖抱拍嗝,可使肠绞痛发生率降低40%。

对于疑似乳糖不耐受的婴儿,可通过粪便还原糖试验确诊。确诊后可选择低乳糖配方奶粉,或添加乳糖酶制剂(每餐前5分钟滴入奶液)。牛奶蛋白过敏者需进行饮食回避试验,哺乳期母亲应忌口乳制品,人工喂养者改用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临床案例表明,规范调整喂养方案后,85%的过敏相关肠绞痛在3日内缓解。

环境调节:营造安全氛围

襁褓包裹通过模拟子宫环境,能为婴儿提供安全感。使用透气棉质包被,将手臂固定于身体两侧,腿部保持自然弯曲,避免过度束缚影响血液循环。配合白噪音(如雨声等)可转移婴儿注意力,使其更快进入放松状态。环境温度建议保持在24~26 ℃,湿度50%~60%,避免冷热刺激诱发肠道痉挛。

药物干预:谨慎使用益生菌

对于肠道菌群失衡引起的肠绞痛,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益生菌制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通过调节菌群比例,可缩短哭闹持续时间。需注意,益生菌需冷藏保存,用37 ℃以下温水冲服,避免与抗生素同服。药物解痉剂适用于严重病例,且需严格遵医嘱控制剂量。

异常信号:及时就医的指征

尽管肠绞痛多为自限性疾病,但出现以下情况需立即就诊:发热(体温>38 ℃)、反复呕吐、血便、腹部包块、体重增长缓慢。这些症状可能提示肠套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急重症。家长应每日记录婴儿哭闹时间、持续时间和伴随症状,为医生诊断提供依据。

长期管理:耐心与科学并存

肠绞痛的缓解需要过程,约90%的婴儿在4月龄后症状自然消失。家长需避免过度摇晃安抚,保持情绪稳定。哺乳期母亲应限制摄入豆类、洋葱等易产气食物,但无需盲目忌口。定期儿保检查可监测婴儿生长发育,及时调整护理方案。

新生儿肠绞痛是成长过程中的常见挑战,通过物理干预、喂养管理、环境调节等综合措施,多数婴儿的症状可得到有效控制。理解这一阶段的生理特点,掌握科学应对方法,能帮助家庭更从容地陪伴婴儿度过这段特殊时期。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