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开颅手术可怕吗?揭秘神经外科手术全过程
2025-07-04 00:00:00
作者:周胜富
作者单位:宜宾市第六人民医院

提到开颅手术,许多人脑海中可能会浮现出电影里惊心动魄的场景:无影灯下,医生用手术刀切开头皮,大脑暴露在空气中……这种画面往往让人不寒而栗。事实上,现代医学技术已经让开颅手术变得相对安全可控。对于患有脑肿瘤、脑血管疾病或严重颅脑损伤的患者来说,开颅手术可能是挽救生命或改善生活质量的关键手段。

一、什么情况下需要做开颅手术

开颅手术并非随意进行,只有当药物或其他非手术方法无法解决问题时,医生才会考虑这种治疗方式。常见的开颅手术适应症包括:

脑肿瘤

良性或恶性肿瘤压迫脑组织,导致头痛、癫痫或神经功能障碍。手术目的是切除肿瘤或减轻压迫,部分患者术后需结合放疗或化疗。

脑血管疾病

脑出血:高血压或动脉瘤破裂导致血液进入脑组织,需手术清除血肿。

脑梗:大面积脑梗死可能引发脑水肿,需去骨瓣减压以挽救生命。

脑血管畸形:异常血管团可能破裂出血,手术可切除或栓塞畸形血管。

严重颅脑损伤

头部外伤导致颅内血肿或脑挫裂伤,需手术清除血肿或修复受损组织。

功能神经外科手术

如癫痫灶切除术、帕金森病深部脑刺激术等,通过手术改善神经系统功能。

注意:医生会通过CT、MRI等影像检查评估病变位置和范围,结合患者全身状况决定是否手术。

二、开颅手术的全过程是怎样的

术前准备

全面检查:包括血液检查、心电图、肺功能评估等,确保患者能耐受手术。

影像定位:通过CT或MRI确定病变位置,并在头皮上标记手术切口。

麻醉:全身麻醉是开颅手术的标准方式,患者全程无意识。

手术操作

切开头皮:医生会在标记处切开头皮,分离肌肉,暴露颅骨。

打开颅骨:用电钻在颅骨上钻一个小孔,再用铣刀切开骨瓣(约5-10厘米大小),掀开骨瓣以暴露硬脑膜。

切开硬脑膜:硬脑膜是保护大脑的坚韧膜层,医生会小心切开它,进入脑组织。

处理病变:如果是肿瘤,医生会尽可能切除肿瘤,同时保护正常脑组织;如果是出血,需清除血肿并止血;如果是血管畸形,可能需夹闭或切除异常血管。

缝合硬脑膜:用特殊缝线缝合硬脑膜,防止脑脊液漏。

复位颅骨:将骨瓣放回原位,用钛钉或钛板固定。

缝合头皮:逐层缝合肌肉和皮肤,通常无需拆线。

术后处理

患者会被送入重症监护室(ICU)观察,监测生命体征和神经系统功能。术后可能需放置引流管排出脑内积液,通常1-3天后拔除。

三、开颅手术的风险和并发症

尽管现代医学技术已大幅降低手术风险,但开颅手术仍存在一定的并发症风险,患者和家属需提前了解:

出血:手术中或术后可能再次出血,严重时需二次手术止血。

感染:头皮、颅骨或脑组织可能感染,需抗生素治疗,严重感染可能需移除骨瓣。

脑水肿:手术刺激可能导致脑组织肿胀,需药物(如甘露醇)或脱水治疗。

神经功能障碍:取决于病变位置,可能出现暂时性或永久性神经损伤(如肢体无力、语言障碍)。

癫痫:部分患者术后可能发生癫痫,需长期服药预防。

关键提示:医生会在术前详细告知风险,并制定个性化手术方案以最大程度降低并发症。

四、术后恢复需要注意什么

早期监护:术后1-2周需密切观察意识、瞳孔和肢体活动,警惕脑水肿或再出血。

伤口护理:保持头皮清洁干燥,避免抓挠或碰撞伤口。

康复训练:若出现神经功能障碍(如偏瘫、失语),需尽早开始康复治疗(如理疗、语言训练)。

心理支持:手术可能对患者心理造成冲击,家属需给予耐心陪伴,必要时寻求心理咨询。

定期复查:术后1个月、3个月需复查CT或MRI,评估恢复情况。

结语

开颅手术确实是一项复杂且高风险的医疗操作,但随着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和麻醉管理的进步,其安全性和成功率已显著提高。对于需要手术的患者来说,最重要的是选择正规医院和经验丰富的神经外科团队,并严格遵循医嘱做好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如果您的医生建议开颅手术,请不要因恐惧而拒绝——在许多情况下,手术是治愈疾病或挽救生命的唯一希望。医学的进步正让更多“不可能”变为“可能”。希望本文能帮助您科学认识开颅手术,以更从容的心态面对治疗。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