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中医智慧守护肾脏健康
2025-07-24 00:00:00
作者:彭洪伟
作者单位:达川区三里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肾脏在中医理论中被称为“先天之本”,主藏精、主水液、主纳气,与生长发育、生殖功能密切相关。现代人因熬夜、饮食不节、过度劳累等不良习惯,易导致肾气亏虚,引发腰膝酸软、夜尿频多、耳鸣脱发等问题。中医内科强调“未病先防,既病防变”,通过调理阴阳、补益肾精,可有效维护肾脏健康。

肾虚分阴阳,辨证是关键

中医将肾虚主要分为肾阳虚与肾阴虚,二者虽同属肾虚,但病机与表现迥异,治法亦截然不同,需精准辨证方能有效调养。

肾阳虚者,因命门火衰,温煦失职,常见畏寒肢冷(尤以腰膝以下为甚)、面色苍白或黧黑、精神萎靡、性功能减退(如阳痿早泄)、夜尿频多清长,女性可见宫寒不孕,舌淡胖有齿痕,脉沉迟无力。治法当温补肾阳,经典方剂如右归丸(适用于肾阳不足兼精血亏虚)、金匮肾气丸(温阳化气,适合肾虚水肿者),日常可适量食用羊肉、肉桂、韭菜等温补之品。

肾阴虚者,因肾阴亏虚,虚热内扰,多见潮热盗汗(午后或夜间明显)、五心烦热(手足心及胸中烦热)、口干咽燥、眩晕耳鸣、失眠多梦、腰膝酸软,男性易遗精,女性常见经少或闭经,舌红少苔,脉细数。治法宜滋补肾阴,方选六味地黄丸(基础滋阴方)、左归丸(适用于真阴不足),食疗推荐银耳、百合、黑芝麻等滋阴食材。

需特别强调的是,肾阳虚与肾阴虚可能并存(如更年期女性常见阴阳两虚),或兼夹脾虚、肝郁等证,自行判断易误补。例如,肾阴虚者若误服鹿茸、附子等温燥药,可能加重口干、失眠;肾阳虚者滥用熟地、麦冬等滋腻药,可致腹泻、食欲减退。因此,用药前务必经中医师四诊合参(望、闻、问、切),避免“虚不受补”或“越补越虚”。

“药食同源”养肾有妙招

中医自古就有“五色入五脏”的理论,其中黑色对应肾脏。黑色食物如黑芝麻(补肝肾、益精血)、黑米(滋阴补肾、健脾暖肝)、桑葚(滋阴补血、生津润燥)等,因其色黑入肾,且富含花青素、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能有效补益肾精。现代研究也证实,这类食物中的抗氧化物质有助于延缓肾脏衰老。

推荐一道经典的补肾食疗方——黑豆枸杞粥:取黑豆30克(提前浸泡4小时)、枸杞15克、粳米50克,文火慢熬至豆烂粥稠。黑豆活血利水、补肾益阴,枸杞滋补肝肾、益精明目,二者搭配特别适合肾阴不足引起的头晕目眩、腰膝酸软者。

另需注意饮食禁忌:过咸伤肾,每日盐摄入量应低于5克;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浓汤)增加尿酸负担,需控制摄入。

冬季进补可适当选择羊肉(温中暖肾)、韭菜(温阳行气)等温性食材,但湿热体质(表现为口苦、舌苔黄腻、小便黄赤)者需慎用,以免助湿生热。建议搭配白萝卜、冬瓜等利湿食材以制其温燥之性。

经络穴位助肾气,简单易学

每日按摩涌泉穴(足底前1/3凹陷处)可引火归原,睡前搓热双手揉按100次;艾灸关元穴(脐下3寸)能温补肾阳,每周2~3次,每次15分钟。另可练习“叩齿吞津”:清晨轻叩牙齿36次,待唾液满口后分三次咽下,此法源自《黄帝内经》,能固肾生津。太极拳中的“站桩”动作亦可培补元气,建议每日坚持10分钟。

生活方式避伤肾,细节定成败

熬夜最耗肾精,夜间11点前入睡有助于封藏精气;长期久坐压迫膀胱经,每小时需起身活动3分钟。情绪上需避免过度恐惧,《素问》云“恐伤肾”,可通过八段锦“两手攀足固肾腰”动作舒缓紧张。此外,滥用抗生素、止痛药等西药可能损伤肾功能,服药需遵医嘱。

中医护肾强调整体调理,需结合体质、季节、症状综合干预。若已出现持续水肿、泡沫尿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通过顺应自然、平衡阴阳的养生智慧,方能守护好这份“生命之源”。

分享到: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