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丽娜) 近日,50岁的李大叔突遭车祸,被紧急送入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金牛院区(以下简称“金牛院区”)急诊科。
李大叔伤势严重,情况危急。值班医生梁倍源迅速启动院内急救流程,第一时间对患者进行详细查体与辅助检查。结果提示:李大叔不仅全身多处骨折、口唇严重裂伤,更可怕的是腹腔内疑似存在活动性出血。
为进一步明确病情,医生迅速行诊断性腹腔穿刺,穿刺液呈暗红色且不凝固。这是腹部急症中的重要诊断依据,提示腹腔内存在活动性出血且出血量大,极有可能伴随脏器破裂,是威胁生命的“杀手级”征象,抢救刻不容缓。
多学科集结 为生命护航
凌晨时分,金牛院区内响起了一连串“急救号角”。急诊科医生迅速启动多学科会诊机制,通知胃肠外科、肝胆外科、骨科、口腔科等相关学科紧急会诊。几分钟内,一支由多学科专家组成的救治团队集结完毕:胃肠外科医师周饮际、肝胆外科副主任医师谢亮、医师朱彧东,以及骨科、口腔科的值班医生火速赶至急诊病房。
通过详细的临床判断和影像学资料分析,专家组一致认为,李大叔极有可能合并小肠断裂、肠系膜损伤、肝脏裂伤等严重腹内脏器损伤。若不立即手术,患者极可能因失血性休克或腹腔感染而迅速恶化,甚至危及生命。
面对如此复杂而严峻的创伤局面,胃肠外科主任袁波当即做出决策:立即启动腹部急症手术通道,由胃肠外科牵头,联合肝胆外科实施剖腹探查术,全力抢救患者生命。
团队接力 与死神竞速
手术团队迅速到位,术中探查见腹腔大量暗红色积血,总量约1500ml,伴300g血凝块,血液主要集中于右上腹与右下腹,提示出血源集中于肝脏与肠系膜区域。深入探查发现,患者小肠严重损伤:距回盲部10cm处回肠横断,肠腔内容物溢出,污染腹腔;距回盲部110cm处另见一条80%周径缺损的裂伤,两处间肠系膜断裂,活动性出血,肠管颜色发黑,无蠕动;肝右叶裂伤:约10cm长,裂口锯齿状,呈活动性渗血,虽未见胆道损伤,但已是重度创伤表现。
而更为严峻的是,患者持续失血,生命体征不稳。手术团队快速完成小肠坏死段切除+小肠端端吻合术,彻底清除污染源,恢复肠道连续性;同时对肝脏裂伤实施缝合修补术,有效控制出血。
肠道和肝脏修补完成后,患者生命体征逐渐稳定。此时,骨科医生接力,为患者行右前臂及肘部清创缝合术,处理严重的软组织撕裂伤及骨折处初步固定;随后口腔科医生为患者完成唇裂伤与牙龈裂伤清创缝合术,确保面部及口腔功能的最大限度保留。
手术总计持续数小时,全体医护人员通力合作,密切配合。手术顺利完成后,患者被安全转入ICU继续监护治疗。
经过ICU多日的严密观察与综合治疗,李大叔生命体征逐渐平稳,脱离了生命危险。随后转入胃肠外科普通病房进一步康复治疗。
在胃肠外科团队的持续管理下,患者逐步恢复肠道功能,开始进食、排气、排便,创口恢复良好。病情稳定后,于近日转入骨科继续治疗肢体骨折相关事宜,现生命体征平稳,精神状态良好,已进入全面康复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