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侯文瑾 7月18日,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以下简称华西二院)发布全国首个基于岗位胜任力的儿科医师全维度职业发展平台——“pKSA模型导向的儿科医生‘3+∞’全职业周期卓越成长平台”,这一创新平台的推出,标志着我国儿科医学教育正式迈入数智化的新阶段。平台将立足中西部、辐射全国、面向“一带一路”国家,致力于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儿科医师培养新高地。
创新引领:构建儿科医师全维度培养新范式
该平台由华西二院院长刘瀚旻教授团队牵头研发,以pKSA创新模型为核心理论框架,聚焦儿科(pediatric)领域特性,深度融合知识(Knowledge)、技能(Skill)、能力(Ability)3大核心维度,创新性地提出“3+∞”全职业周期培养模式(3年基础规范化培养+贯穿职业生涯的终身发展),覆盖从医学生、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直至资深专家的六大职业发展阶段。
平台整合35门核心课程、300个典型疾病案例库及21个精准岗位推荐系统,并创新运用 AGAI+动作捕捉、虚拟标准化病人、动态智能病例库等前沿数智化技术,构建“临床场域24小时沉浸式学习” 环境,为不同阶段的儿科医师提供个性化、智能化的成长支持。
技术赋能:AI大模型赋能儿科医师终身成长
平台通过四大核心技术模块赋能医师培养:智能知识系统,动态链接医学前沿,运用分布式爬虫与增量更新技术,高效抓取并整合权威医学数据源的最新成果,构建“疾病-技术-能力”深度关联的知识网络,提升学习效率和资源利用率。能力评估体系,人才精准画像匹配职业发展路径,利用深度语义解析与能力拓扑建模,标准化定义儿科医师核心能力点,并根据医师个性化能力画像,实时匹配最优职业发展路径和岗位晋升建议。可视化分析平台,双色雷达图直观对比能力标准与实际水平,精准预测未来3年儿科领域发展趋势,为人才培养战略和资源配置提供科学依据。三大垂类AI辅助工具:“华西童童”学习助手、“华西小筑”教学助手、“筑浪小管”管理助手,实现教育技术(知识图谱×自适应学习×智能评测)与医疗场景(病例拆解×临床决策)的深度耦合,推动教学模式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变。
使命担当:引领行业标准构筑儿科医学人才新高地
作为践行“新医科”理念的标杆性工程,华西二院“pKSA模型导向的儿科医生‘3+∞’全职业周期卓越成长平台”肩负时代使命,聚焦儿科医学人才全维度能力塑造,取得三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突破:首建儿科岗位胜任力标准,率先明确定义包含关键临床决策思维、患者及家属共情能力等在内的7大维度的核心能力项,为儿科医师培养提供科学、量化的评价体系。首创“AI赋能终身学习”知识库,集成并持续动态更新覆盖儿科全疾病谱系的5000余项权威知识点资源库,深度融合AI技术,确保医学知识获取的前沿性、系统性与便捷性。首推“伯乐期”人才培养理念:创新性建立激励机制,大力倡导并支持资深专家将宝贵的临床经验与智慧系统化沉淀、反哺教学,形成“教学相长、代际传承”的闭环人才生态。
辐射引领:以点带面共绘“一带一路”医学发展蓝图
作为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华西二院将持续依托该平台实施“立足中西部-服务全国-辐射‘一带一路’”三级战略。即扎根中西部,服务中西部地区基层医疗,建立基层医疗帮扶机制,开发适应当地需求的培训课程,缩小区域医疗差距;服务全国,推动行业标准化建设,开发统一的能力评估工具和认证标准,提升基层儿科诊疗能力,推动全国儿科医疗服务标准化、同质化发展;辐射“一带一路”国家,开发多语言培训课程和评估系统,输出可复制的儿科人才培养“中国模式”。未来,华西二院将携手全国儿科同道,共同构建开放共享、协同创新的儿科医学教育新生态,为健康中国建设和全球儿童健康事业持续贡献专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