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强、优、畅医疗卫生服务优质高效
本报讯(记者 白华宇)8月28日下午,四川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我省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情况,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徐斌和来自眉山市、泸州市泸县、宜宾市屏山县、绵阳市游仙区、巴中市恩阳区的相关代表出席发布会,向大家介绍有关情况,并解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发布会现场
徐斌介绍,全省卫生健康系统坚决贯彻落实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按照“大病不出省、一般的病在市县解决、头疼脑热在乡镇村里解决”的目标,坚持以基层为重点,把构建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作为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以强体系、提能力、促发展为策略主线,加快构建适应四川乡村特点、优质高效的乡村医疗卫生体系,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就近就便享受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总体上可以用“广、强、优、畅”四个字概括。
机构覆盖更“广”:截至目前,全省共有乡镇卫生院2800余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1100余个,村卫生室43000余个,实现全省所有乡镇(街道)、村(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通过持续开展巡回医疗、千名专科医师进家医团队、万名医护走基层志愿服务活动,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
服务能力更“强”:强化县级医院“龙头”作用,90家县医院纳入国家“千县工程”、数量居全国第三,87.5%的县医院达到国家医疗服务能力评估基本标准,57.5%的县医院达到推荐标准、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149个乡镇卫生院创建为社区医院,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建成167个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门急诊人次、入院人次自2020年到2022年分别增长27.1%、18.8%。2022年,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服务2.91亿人次,占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量的52.87%,连续3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人才队伍更“优”:累计为基层培养本科医学生6300余人,全省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达2.54人。累计组织4.3万余名医疗卫生人员下基层开展对口支援“传帮带”。累计投入省级资金1500万元奖励650名民族地区基层医务人员。通过建立乡村医生退出和准入机制,65周岁以上老年乡村医生占比较2020年下降9.4%。截至2022年底,全省共有基层卫生人员30.06万人,每千常住人口基层卫生人员达3.59人、比全国多0.36人,其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达到8.12%,高级职称占比达到2.48%,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群众就医体验更好。
运行机制更“畅”:纵深推进综合改革,完善人员编制、财政补偿、医保支付、绩效工资管理机制,82个县(市、区)开展“县招乡用”,76个县开展“乡聘村用”,基层卫生机构财政补助占比提高到45.5%。大力推进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上半年全省互认达到396.09万例次、为患者节约费用2.81亿元,公立医院住院次均费用同比下降5.98%。我省还制定了《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责任清单》,压实医疗机构公共卫生主体责任。积极构建整合型服务体系,开展国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试点,37个试点县(市、区)县域内就诊率达94.69%。
各地经验做法
◆眉山市:健全“以县级医院为龙头,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乡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
◆泸州市泸县:探索以人员、编制、财务等“八统一”管理为抓手,推动形成“责任、管理、服务、利益”共同体。
◆宜宾市屏山县:在全省率先探索县乡村卫生一体化改革,以聚心、聚智、聚力、聚情、聚策“五聚”模式建强卫生人才队伍,缓解无人看、看病难、看病差、看病贵等难题。
◆绵阳市游仙区:率先开展镇域多点“医合体”改革,不断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的软硬实力。
◆巴中市恩阳区:通过抓村卫生室阵地建设、队伍建设、通道建设、保障建设等,切实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底”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