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卫健要闻
热点排行
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建三级质控体系提升医疗质量
2023-03-13 09:38:31
作者:邓童童,张扬磊
作者单位:大众健康报

72岁的李婆婆患有“双眼老年性白内障”,视力每况愈下,甚至从卧室走到厕所都需要家人搀扶。她来到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在入院准备中心一站式服务帮助下,完成了相关项目检查、预约手术、术前宣教。手术日这天早上,她“轻装”入院,术后观察及检查后,下午就出院回家了。

过去,白内障手术住院时间约为4天;如今有了上午入、下午出的“日归”体验,婆婆倍感轻松和舒适。如此快捷的就医新模式何以可行?一根名为医疗质量控制的生命线,牢牢拴着医院运行的每个环节——标准的流程、娴熟的技术、高质量的护理……让老百姓看病更便捷,也更放心。

诞生

第三个市级质控中心

日前,成都市卫生健康委发布最新一批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成立的通知,确定成都市日间手术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承担单位为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将承担全市日间手术发展规划、章程制度建设、专家库组建、质控指标设立等工作。

何以在近700家医院中立足引领之位?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日间手术中心递上了沉甸甸的答卷——

最早:2016年7月,该院成为成都市级医院最早独立成立日间手术中心的单位。

最新:将分散在各个科室的日间手术集中式管理,设置独立手术室与病房,建立实施严密的质控组织体系,主刀医生管控、科室主任监督、专家组管理、行政和信息化干预形成闭环,让铁打的护士和流水的医生能迅速组建医疗小团队,高效完成手术。

最多:自2016年7月成立至2022年年底,共完成日间手术近3万台次,医疗投诉、医疗纠纷及医疗事故发生率为零;日间手术涉及180余种手术术式,为市级医院最多。

宽敞明亮的病区、舒适的休息等待座椅、热情的服务、有序的节奏……舒适的就医体验背后,实惠与便捷更为患者所称赞。以胆囊切除术为例,随着住院时间的缩短,日间手术平均人均费用下降约20%,患者当天上午入院下午就可以回家,传统的就医模式正慢慢改变。

日间手术是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的第三个市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此前,医院风湿免疫、老年病两个专业已被成都市卫生健康委确定为成都市风湿免疫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成都市老年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承担严格把控专科疾病规范诊治、确保医疗质量与安全、带动全市专科疾病诊治综合水平提高的职责和使命。近日,2022年度市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工作考核评价结果出炉,成都市风湿免疫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成都市老年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获评优秀质控中心。

医疗质量控制的成效也不仅仅存在于上述科室、中心。去年年初,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胸痛中心以18分钟“门球时间”(注:急性心梗患者从进入医院大门至首次球囊扩张的时间)成功救治一名由崇州市医疗中心转入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男性患者,大大高于90分钟心梗救治时间“金标准”。去年年末,新冠病毒感染冲击下的一次次成功抢救,成都西部首台PET/CT开机启用……太多成功案例指向着医疗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生命线

“大质控”管理模式

质量控制,即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并使产品质量不断提高的一种管理方法。医院的质量控制,即为对诊疗服务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它是医院医疗技术和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是医院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也是医院管理永恒的主题和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

“如果不能对老百姓就医的安全和质量进行保证,那么,无论医院再怎么发展,都无法尽到从医者的职责。”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院长周政认为,“医院需要有全面质量管理和平安医院建设方面的理念,而对于医院管理者来说,就是要拿出具体的措施,来保证老百姓的就诊安全和质量。”

周政介绍,过去,医院的医疗质量控制大体由医务科和后勤部门承担,缺乏顶层设计和长效机制,导致在医疗质控方面,医院管理组织架构职能发挥不够,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不完善,监管方式相对主观,落实也未落到实处。他称,现在医院专门设置一个部门——医疗质量控制管理办公室,脱离原有的医务体系,对医疗各环节的质量进行把控,同时打造“大质控”管理模式,涉及医院运行发展的全流程、全员性和全部门,应用现代质量管理的先进理念和工具,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建立健全相关管理体系。“可以说囊括了医院的方方面面,除了医疗相关的,还有供水供电、医学装备的管理等。”周政补充,“此外,质控还涉及评价功能。”他解释,比如助推医院检验报告通过 ISO15189认可工作,让其得到全国认可,以保证医疗质量的同质化。

三级联动

正循环下层层冲刺

仅有医疗质量控制管理办公室,是无法实现全流程、全员性、全部门的质量控制的,如何具体操作?还需要一套三级联动的闭环管理架构。

全院质量安全管理的第一级责任人是院长,第二级为医疗质量控制管理办公室,第三级为各科室质控小组。科室质控小组组员一般为科室主任、副主任、诊疗组长等,第一责任人为科室主任。医院每个季度召开医疗质量安全专题院长办公会,专题研究医院的医疗质量和安全。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具体的解决措施就在各科室每月召开的质量小组活动中来商讨和落实。

医疗质量控制管理办公室活跃在医院发展运行的各个环节,办公室主任黄梅的质量控制群,常年闪烁不停:急诊科收治一名心梗患者,10分钟内心内科住院总前往会诊,住院总在群里回复收到,10余分钟后检验科医生上传相关检验数据,其后确定治疗方案,科室病房安排床位……黄梅逐一点开闪烁的群标,了然患者救治的每一个程序。

医院运行的哪些环节,存在质量安全隐患?医疗质量控制管理办公室用数据说话,再拿出针对性措施指导部门进行持续改进。胸痛中心去年第四季度联合例会上的治疗各环节平均时间统计、区域协同救治和院内发病演练的缺陷罗列、救治流程整改修订,正是该中心18分钟“门球时间”跑赢死神背后的秘诀——找出问题,不断改进。

“医院质量控制管理其实就是一个PDCA循环(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Act修正),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周政举例,“比如,医学设备的管理和调用。”“全员战疫时期,各家医院都出现了呼吸机紧缺的现象,如何进行最大化利用,就是一个质量控制问题。”他称,医院正在进行医疗装备信息化改造,为所有设备建立可集中式管理的信息库,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状态、位置、使用情况等方面的监控。“从解决呼吸机紧缺的问题,升级为全部设备的信息化管理,PDCA循环的层级越来越高,医院的发展状态也会越来越好。”

值得欣喜的是,在去年国家卫生健康委放榜的“2021年度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家监测指标”中,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在全国1355家参评三级公立综合医院中名列第124名,进入全国前10%行列,在成都市级医院中率先突破、冲进全国考核排名A+等级。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