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中医中药
热点排行
王兆荣:立秋后,别盲目贴秋膘
2023-08-08 11:00:09
作者:王厚军
作者单位:大众健康报



人物简介

王兆荣,温江区名中医,主任中医师,大学本科。师从国家级名老中医陈天然教授,四川省中医药适宜技术研究会常务理事,四川省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专委会委员,被聘为温江区第二批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现任温江区中医医院院长助理兼名中医馆馆长。行医30余年,具有丰富的理论基础和临床经验,对中医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的治疗有扎实功底。著《常见病中医临床诊治集锦》专著一部,获得市级科技进步奖一项,获温江区委“技术革新共产党员标兵”、温江区卫生健康局“医术精湛医术好标兵”等荣誉称号。

8月8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但是“三伏天”还未结束,大家还忍受着夏日的酷暑。“三伏天”遇上“立秋”,应该如何做好秋季养生呢?成都市温江区中医医院名中医馆馆长王兆荣告诉大家答案。

秋季养生 重在养肺

王兆荣介绍,立秋过后天气逐渐转凉,阳气逐渐衰减,阴气逐渐生长,在这个阶段,要培养身体里面的“阴”。秋属“金”,正好与中医里的肺经是相对应的,秋天燥邪最重,最容易伤及肺阴,所以立秋的养生重在养肺。

立秋之后,在饮食方面需要坚持吃益胃生津、滋阴润肺的食物,要尽量少吃姜、辣椒等辛味之品,以防辛味太燥伤肺,适当多食酸味果蔬、养阴润肺之品,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萝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酸甘养阴;还要适度多饮白开水、蔬果汁、豆浆、牛奶等滋润食物,给身体提供需要的营养,以养阴润燥,补充阴津。

起居方面要早睡早起,精神方面要调节情绪。中医认为,春属木,夏属火,长夏属土,秋属金,冬属水,秋燥容易伤肺。所以秋季养生特别忌讳“忧郁、悲伤”,要调节情绪,保持心情愉快,多想一些令人愉快的事情,看一些正能量的东西,对身体都是有好处的。

长夏结束 别盲目“贴秋膘”

王兆荣表示,夏季炎热吃太补的东西身体接受不了,冬季再补又可能有点晚了,一年当中进补的季节重点是在秋季,秋季“贴秋膘”的习俗是有道理的。

在药补方面,王兆荣建议吃一些滋阴润肺、健脾祛湿的补品,比如山药、薏苡仁、扁豆、百合、石斛、莲子,另外可以用点补气的黄芪、党参、沙参,它们具有补气健脾祛湿、滋阴润肺的双重作用。

在食物方面,王兆荣建议尽量吃酸性的食物,要少辛增酸,少吃辛辣,多吃些比较酸的食物,多吃高蛋白的东西,比如鸽子、鸡肉、鸭肉、蘑菇、豆腐。少吃油腻,如肥肉和易增长脂肪的食物。

王兆荣提醒,现在居民生活在物产丰富的时代,身体基本不缺乏营养,在“贴秋膘”时,不可一味地增膘。要结合体育锻炼和适宜运动,健康地贴秋膘,而不是长一身脂肪。

中医养生 未病先防

王兆荣表示,古人云“上工治未病”,治未病就是“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未病先防是指在人体未发生疾病之时,采取各种措施,做好预防工作,以防止疾病的发生,也就是在人没有生病的时候发挥中医的独特优势早期介入,利用中医适宜技能和食补来增强人的体质。咋介入呢?比如,暑天贴三伏贴就是一个很好的介入方式,还有针灸推拿也对调理人体的机能有很大的帮助。另外就是利用养生汤、养生茶、养生粥进行食补。

中医还认为“七情致病”,就是说“喜怒悲思恐”会导致疾病,所以中医很讲究调畅情致,不要过于悲伤、过于思虑,这些都会对肺和脾产生一些影响。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所以对情绪的调节也很重要,说简单一点就是保持心情愉快和心情舒畅,人就不容易生病。

  (王厚军)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