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中医中药
热点排行
绵阳市结合本地实际积极探索为中医药发展开出“医保处方”
2023-09-01 15:28:49
作者: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单位:中国中医药报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作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在被誉为“中医之乡、中药之库”的四川省绵阳市,历代名医辈出,名药资源丰富。此前,在实施分级诊疗制度背景下,由于中医药医保报销受限等诸多因素影响,这里的中医药资源优势未能得到很好发挥,中医药服务能力也难以得到提升。

随着《国家医疗保障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医保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四川省《关于医保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的相继印发,绵阳市立足本地区中医药资源现状,从医保定点、医保目录、医保支付等方面细化20条工作举措,为促进中医药服务能力的提升、建设中医药强市提供了有力保障。

扩大定点范围 让群众方便看中医

分级诊疗作为国家深化医改的重大举措,旨在优化医疗资源配置、降低群众就医负担。然而,如果对城市三级中医医院一味执行“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的分级诊疗政策,那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的300多个中医临床路径将因病员来源问题而难以实施,也约束了患者的就医选择权。

为此,绵阳市医保局和市中医药管理局结合本地实际,聚焦“支持中医医疗机构发展”并作出积极探索:及时将符合条件的中医医药机构、中药零售药店等纳入医保定点范围。按规定将三级公立中医医疗机构纳入首诊医院。至此,中医临床路径的病员来源问题和患者对中医药服务的自主选择问题均迎刃而解。以绵阳市某三甲中医医院为例,今年1~4月门诊量比去年同期增加5.24%。无疑,这一政策的落地,将有利于城市三级中医医院在差异化竞争中实现良性发展,也将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公平享有中医药服务的权利。

优化目录管理 让群众放心用中药

医院中药制剂是中医药临床实践的智慧结晶,因其疗效确切、使用方便、费用低廉等优势而备受患者青睐。但是多年来,许多医院制剂都只能在本院使用,且新申报制剂所受制约较多,相关程序也较为烦琐。无论是从保障患者中药用药需求的角度, 还是从推进中医药科研成果转化的角度来看,都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支持医疗机构中药制剂使用”,绵阳市表明坚定立场并明确提出:支持医疗机构将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积极申报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医保目录内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调剂范围内使用的,可按程序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

目前,绵阳市共有73种医疗机构制剂(其中中药制剂65种)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按照“乙类药品”管理,并于2023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以绵阳市中医医院为例,该院根据名老中医的临床经验总结及科研成果,依托获得GPP质量认证的制剂中心,研发并生产合剂、酊剂、颗粒剂等各类制剂34种。在此次发布的医疗机构制剂目录中,该院28种制剂 (其中中药制剂26种)被纳入。相信随着相关调剂措施的深入推进,市中医医疗集团的基层医疗机构也将成为资源共享原则下的受益者,从而惠及更多民众。

完善支付政策 让群众共享大健康

基于中医药本身所具有的特性使其在现代社会受到越来越多的挑 战,一些政策已无法适应中医药的发展。以绵阳市为例,在此前的医保支付政策中,一方面缺少中医单病种收付费和报销政策,另一方面对中医诊疗项目和中医医院总控指标均进行限制。众所周知,中医医院以中医类治疗为主,对于身患多种疾病的患者限制使用诊疗项目并不利于疾病治疗。制定不同于综合医院的差异化政策势在必行。

经过充分的调研和反复的论证后,绵阳市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又一举措应运而生,这就是“推进中医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其对“中医诊疗项目评审申报、中医诊疗项目价格调整、中西医同病同效同价”等内容均作了明确规定。

仍以绵阳市某三甲中医医院为例,今年该院新增4个中医诊疗项目纳入医保报销,动态调整15个中医诊疗项目价格,平均调增幅度20.72%。在DRG支付清算中,一方面在调整系数上进行了适当倾斜,另一方面在“中医药诊治率与医保支付挂钩”的激励机制下,今年1~4月的中医治疗率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0.3%,有效促进了中医药服务的临床应用。

(据《中国中医药报》)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