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前庭?
前庭是位于耳朵内部的一个结构,它主要负责维持人体的平衡感和空间定向感。当前庭受到刺激或损伤时,就会出现眩晕、眼球震颤、姿势不稳等表现。前庭功能障碍有多种原因,如耳部感染、药物中毒、老年性变化、外伤等,其中最常见的一种就是与偏头痛相关的前庭功能障碍,即前庭性偏头痛。
什么是偏头痛?
偏头痛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的神经血管性头痛,表现为单侧或双侧额颞部或眶后搏动性头痛,常伴有恶心、呕吐、畏光或畏声等。偏头痛的发生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情绪因素、饮食因素等多方面有关,其中最重要的是大脑皮质和脑干某些神经核对某些刺激过度敏感,导致三叉神经系统引发脑部动脉扩张和炎症反应。如果波及脑干前庭系统,就会引发眩晕、平衡障碍、视力无法对焦或噁心嘔吐等。
前庭性偏头痛的病因
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脑为髓海,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能上注于头。凡能影响脏腑之精血、阳气的因素皆可成为头痛和眩晕的病因。中医将头痛分为外感头痛和内伤头痛两类。外感头痛多因起居不慎,坐卧当风,感受风寒湿热等外邪上袭于头,清阳之气受阻,气血不畅而发。内伤头痛多因情志郁怒,肝气郁结或肝阳上亢;饮食不节,脾胃失运或湿浊内生;先天禀赋不足或久病不愈而致气血亏虚;外伤跌扑或久病人络而致血瘀气滞等。中医认为,“巅顶之上,唯风可到”,无论什么原因的头痛和眩晕,都与风邪有关,风为百病之长,常挟寒、湿、热邪上袭,或由于肝阳上亢、气血不足而生内风。中医将前庭性偏头痛归纳为“头风”“厥头痛”等范畴,其病机主要是风邪入脑或内风动脑,清阳受扰,气血不畅,脑失所养。
前庭性偏头痛的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的原则是辨证施治,根据不同的病因、病机、症状和体质,采用不同的方药、针灸、推拿等方法,调和阴阳,疏通经络,祛除风邪,养血安神。例如,对于风邪入脑型的患者,可用荆芥、白芷、川芎、羌活等药物祛风止痛;对于肝阳上亢型的患者,可用钩藤、夏枯草、菊花等药物平肝潜阳;对于气血亏虚型的患者,可用黄芪、当归、白术等药物益气养血;对于湿浊内生型的患者,可用半夏、陈皮、茯苓等药物化痰利湿。针灸方面,可选用合谷、太阳、风池、百会等穴位刺激,以达到通经活络,祛风止痛的效果。推拿方面,可通过按揉头部和颈部的穴位和部位,以及进行一些头颈部的运动和按摩,以缓解肌肉紧张和血液循环障碍。
除了中医治疗外,前庭性偏头痛的患者还应注意预防和调理。预防方面,要避免已知的诱发因素,如压力过大、睡眠不足、饮酒过量、饮食不规律等;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定时作息、适度运动、情绪放松等;要及时就医检查,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眩晕和头痛的疾病。
调理方面,要根据自己的体质和症状选择适合自己的食物和药物;要学习一些前庭康复训练的方法和技巧,如眼球运动、头部转动、身体平衡等;要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增强信心和耐力。
前庭性偏头痛的治疗主要分为两方面:急性期治疗和预防性治疗。急性期治疗主要是缓解眩晕和头痛的症状,预防性治疗主要是减少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