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应注意按时检查
13周孕期之前叫作早期妊娠,在这一时期医生需要采用进行妇科检查、超声检查和询问停经史的方式首先确定早孕,最好将检查时间安排在停经6~8周时,并且医生可以同时评估孕妇是否具有高危妊娠的风险。高危妊娠就是孕妇在妊娠期间,受到个人因素、社会因素或是其他客观因素的影响后,出现孕期合并症的情况,孕期合并症能导致产妇和胎儿的健康受到影响,还可能导致分娩时出现难产现象,所以早期妊娠护理保健工作应该重视孕妇的体检,内容主要包括体格检查、孕周确认和了解健康史等,例如使用B超查看胎心和宫内活动情况,另外还需要进行肝功能和肾功能等辅助检查,同时推算预产期,推算公式如下:
EDC(月)=LMP(月)-3(或+9)
EDC(日)=LMP(日)+7/农历+15。
但是需要注意,预产期的推算不可能完全准确,与实际的分娩日期相差1~2周都属于正常现象。
处于妊娠中晚期阶段的孕妇,应该适当提高产检频率。在正常情况下,这一阶段的孕妇,每周体重增长应该超过500g,并且如果孕妇出现眼花、阴道出血、头痛、水肿、异常胎动等情况,应该立刻来医院就医。对于处于孕晚期的孕妇,孕妇本人和家属必须严格把握妊娠时间,并且此时医生也会采用临床检查的方式,评估分娩时将要使用的分娩的方式,同时查看胎儿的成熟度,如果孕妇的孕周已经超过41周,应该尽快引产。
妊娠期应注意保持营养的充足和均衡
妊娠期间子宫体积持续增长,并且胎儿生长、胎盘发育以及乳房变化,对于营养元素的需求越来越多,所以孕妇摄入的营养应该多于非妊娠时期,否则可能出现营养不良现象,也可能导致胎儿的身体发育和智力发育受到影响,并且,营养不良的孕妇出现早产、流产和畸形儿的可能性更大。但是也应该注意避免出现营养过剩的情况,否则孕妇可能因为微量元素过剩而出现中毒症状。
孕妇应该积极配合医生的各项检查,并按照医生的要求服用维生素等营养元素,并且坚决不可擅自增减服用的量,否则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并且,为了避免胎儿出现缺陷,孕妇应该每日服用叶酸,每日服用量在400微克左右便可。
孕妇还应该注意在日常饮食中补充营养,多食用营养价值较高、热量较高的食物,并且应该注意荤素搭配,不应偏食和挑食,特别是在孕早期,孕妇应该保持清淡的饮食,并适当补钙、铁、锌,以避免出现缺铁性贫血等情况。
临产时,孕妇可以吃一些巧克力补充体力,避免分娩过程中出现体力不足的情况。
妊娠期应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从实际上来看,妊娠过程中孕妇出现心理问题的可能性较大,而出现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孕妇及家属不了解生育知识,特别是孕晚期的孕妇十分担心分娩过程是否顺利、婴儿身体是否健康等,所以孕晚期的孕妇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焦虑情绪,甚至陷入抑郁当中。为了转变孕妇的心理状态,孕妇以及家属应该在日常生活中积极沟通,充分交流想法,同时学习分娩相关的知识,以减少孕妇焦虑抑郁的情绪,同时也可以建立起对于分娩的信心。并且,孕妇日常所在的环境也能对其情绪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应该注意保持孕妇生活环境的安静舒适,保持空气清新、温度适宜,尽量穿着宽松,舒适的衣物,以及防滑的平底鞋,鞋底高度不应超过2厘米,这样可以有效保障孕妇在日常生活中的舒适及安全性,也就可以避免孕妇出现严重的心理波动。
总之,从早期妊娠开始,孕妇及家属便应该充分重视产前的基本护理以及保健工作,采用按时产检、保持营养充足和维持良好心理状态的方式,保持孕妇整体状态的良好,也就可以为胎儿的健康发育和分娩过程的顺利提供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