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中医痹症的治疗方法
2023-07-14 10:15:27
作者:周伟珍
作者单位:桃江县妇幼保健院

中医痹症是由于风、寒、湿、热等邪气痹阻经络,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木,或关节屈伸不利、僵硬、肿大、变形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它的发病与气候、体质、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辨证施治是中医治疗的核心理念。通过口服中药、针灸、推拿、艾灸等综合治疗手段,可以缓解症状、促进康复,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一下。

中医痹症的辨证施治

根据中医理论,痹症的辨证可以分为风寒湿痹证、风湿热痹证、痰瘀痹阻证、肝肾两虚证等类型。风寒湿痹证又分为行痹、痛痹、着痹三个证型。风寒湿痹证,常表现为肢体关节、肌肉疼痛,重着,酸楚,屈伸不利等症状。中医治疗常以祛风散寒、除湿通络为主要原则,常用药物有防风、桂枝、羌活、川芎、芍药等;风湿热痹证以关节红肿、疼痛、发热等症状为主,治疗以清热通络、祛风除湿为主要原则,常用药物有石膏、知母、黄柏、连翘、桂枝、薏苡仁等;痰瘀痹阻证以肌肉关节肿胀刺痛、固定不移、夜间痛甚为特点,治疗以化痰行瘀、躅痹通络为法,常用药物有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白芥子等;肝肾两虚证以关节肿胀畸形、屈伸不利,肌肉瘦削,腰膝酸软为特征,治以培补肝肾、舒筋止痛,常用药物有熟地、肉欢蓉、杜仲、牛膝、寄生、独活等。各证型痹症在辨证的基础上配合针灸和推拿等中医外治疗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药物治疗

中医药治疗痹症注重个体化,医生通过对患者望、闻、问、切四诊所收集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后辨证分型,开立相应的中药处方。常用治疗痹症的中药有祛风散寒、温经通络、化痰行瘀、活血止痛、清热利湿、培补肝肾等类型。常以煎剂、丸剂、颗粒剂等形式使用,具体剂量和用法需遵循医生的指导。

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中医经络理论学说为基础,将针灸作用于人体经络踰穴,疏通调节气血,调动人体自身的抗病能力以祛除病邪,防治疾病,促进康复。针灸的方法有针法和灸法。常见的有毫针刺法、温针、电针、梅花针等。

针灸疗法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特点。首先,针灸治病通过刺激脍穴,疏通经络,以调节机体阴阳气血、脏腑功能及筋肉活动等,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其次,针灸治病起效快捷,安全、无毒副作用,适用于不同年龄段的患者。

推拿疗法

推拿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按摩、揉捏等多种手法作用于人体的特定部位或穴位,以理筋整复、疏通经络、调整脏腑功能、调和气血、平衡阴阳,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也是中医治疗痹症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推拿治疗痹症时,中医师会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辨证分型,选择适当的手法和穴位进行推拿。常见的推拿手法有捏、揉、按、推、拍、抖、振、摇、扳等法。

艾灸疗法

艾灸是中医治疗痹症的重要疗法之一,它通过燃烧艾条或艾绒,使其产生的热量和药性刺激患者患处或特定的穴位,起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艾灸疗法分为:艾炷灸、艾条灸、温针灸和温灸器灸。艾炷灸又可分为直接灸、间接灸;艾条灸又可分为悬起灸、实按灸。艾灸疗法有温经散寒、扶阳固脱、消瘀散结等作用,可以激发人体正气,增强抗病能力,未病施灸有防病保健、益寿延年的作用。

总之,中医痹症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作用和适应症。患者在发病需要治疗时,应请专业的中医医生根据自身病情和体质特点进行辨证论治,制订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同时,也要注重饮食调理和生活习惯的调整,以加速痹症的康复。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