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肿瘤患者营养补充:不同时期不同选择
2023-07-14 10:22:43
作者:赵慧芝
作者单位:山西省晋中市第二人民医院

肿瘤患者的营养如何补充呢?其实肿瘤患者和健康人群所需要的营养素是一样的,但是在不同时期选择食物要有所侧重。保证合理营养的前提下,要根据病情来选择合适的营养补充,大家不妨来了解一下。

术前和术后该怎么调理饮食?

早期和中期的肿瘤患者多数可以通过手术治疗。但是老年患者,术前体重较轻,消化道和肝胆胰腺的肿瘤患者和开腹手术的患者是术后营养不良的主要危险人群,同时也是影响患者预后、术后并发症风险增加的主要人群。合理的营养支持可以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器官功能,增强手术和麻醉的耐受力。

此类患者术前多具有健康的消化系统功能,此时应尽可能合理地补充各种营养物质,如高质量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无机盐和多种维生素。在这一阶段加强营养补充可以改善体质,增强免疫力,预防或延缓恶病质及少肌症的发生。如果在临床治疗前尽早进行营养干预,身体可以更全面地吸收营养,从而使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增强,恢复能力增快。常见恶性肿瘤营养状况与临床结局相关性研究(INSCOC)表明:超过15%的早、中期肿瘤患者就诊时就存在营养不良,而食管癌、胃癌、胰腺癌等消化道肿瘤患者尤为显著。

对于恶性肿瘤患者,术前较瘦者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使患者在短期内体重增加;较胖者给予优质蛋白、低脂饮食,以储存蛋白质并消耗体内脂肪,根据患者的血压、血糖、肝功能等调整饮食结构。术后肿瘤患者营养治疗的原则应该是轻、柔软、易消化和吸收。在选择和补充食物时,不要急于取得成功,可以从流质饮食开始,在没有明显不适反应时,可以过渡到半流质饮食或常规饮食。在选择饮食时,也应注意各种营养平衡,以促进术后身体的恢复。首先是高热量和高蛋白质含量的食物,如乳制品、鱼、豆制品等,需要促进伤口愈合和增强免疫功能。其次,要添加足够的碳水化合物,如面条、馒头、米饭等。糖是热量的主要来源,占总热量的60%~70%.如果手术后不注意碳水化合物的摄入,膳食蛋白质可以作为热量摄入,这对患者的康复有害。此外,碳水化合物易于消化和吸收,特别适合术后消化功能较差的患者。同时,多吃新鲜水果来补充各种维生素和缓解肠道运动也很重要。术后也需要适当的运动,以加速营养物质的吸收,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放、化疗中该怎么补充营养?

化疗和放疗都有一定的副作用,可能会影响食欲、食物耐受性和营养吸收。因此,良好的营养补充对此类癌症患者比健康个体更重要。治疗前,在轻度饮食的基础上,必须保证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的平衡吸收,主要选择低脂、高糖、高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饮食。日常饮食包括五类主要食物:谷物和土豆(大米、意大利面),蔬菜和水果(600~800克),肉类、家禽和鸡蛋(50~100克瘦肉、鸡肉或鱼,1个鸡蛋),牛奶和豆制品(250毫升牛奶、50~100克豆制品)和脂肪(约25克)。每天选择4~5餐,以水果作为主要的补充。为了提高免疫功能,可以吃蘑菇、猴头菌、木耳等。

肿瘤晚期患者怎么调整饮食?

1.保证蛋白质的摄入。大多数晚期患者的消化功能较差,所以他们应该优先考虑每天少食多餐的液体饮食,以确保高质量的蛋白质和相对高能量的摄入。在植物蛋白质中,谷物中含有约10%的蛋白质,而豆类也富含蛋白质,特别是大豆,其中含有36%~40%的蛋白质。氨基酸组成也相对合理,在体内利用率高,在植物蛋白质中是很好的蛋白质。鸡蛋含有11%~14%的蛋白质,是高质量蛋白质的重要来源,而牛奶通常含有3.0%~3.5%的蛋白质。动物蛋白中以鱼类为主的优质蛋白达20%~31%,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调整蛋白质摄入量,并将食物制成糊状,便于吞咽。

2.加强B族维生素的摄入。B族维生素参与DNA合成,维持基因稳定性,促进DNA修复,调节细胞增殖和凋亡等,从而发挥了抗癌和抑癌的作用。维生素B的主要食物来源是豆类、糙米、牛奶和家禽。维生素B,(核黄素)的主要食物来源是瘦肉、蛋黄、涿米和绿叶蔬菜。小米含有大量的维生素B2。维生素B3的主要来源是动物性食物,肝脏、酵母菌、蛋黄、豆类,这些食物富含维生素Bs,但蔬菜和水果的含量较少。维生素B5的主要来源是酵母菌、动物肝脏、肾脏、麦芽和糙米。维生素B%的主要来源是瘦肉、坚果、涿米、绿叶蔬菜和香蕉。维生素B2的主要来源是肝脏、鱼和牛奶。

肿瘤患者的饮食原则总体来讲,肿瘤患者应该掌握以下营养原则:

1.注意膳食平衡。膳食平衡是维持身体免疫系统的基础,合理的饮食结构及饮食习惯是保证身体营养的来源。对于有营养不良等临床情况的患者,应进行个体化的营养治疗。

2.食物的多样化和配对的合理化。为了保证营养的均衡和综合摄入,需要每天进行多样化的饮食,根据中国居民均衡饮食塔中五种主要食物的比例相匹配。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