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高血压?
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心血管综合征,包括两种类型:原发性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其中前者有超过九成的患者发病原因不明,而后者则多是继发于其他疾病,能在实际检查中加以辨别。
什么原因导致的高血压发生?
1.交感神经系统兴奋。交感神经用于调节心脏与其他内脏器活动,在交感神经异常兴奋时,会引发血压上升、心跳加快,可由劳累、情绪激动、焦虑等引起。
2.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醇系统(RAAS)激活。RAAS系统分布在心脏、血管、循环系统等位置,起到位置人体内部环境稳定的作用,过度刺激该系统,会引发血压升高,可由服用避孕药、酗酒、过量抽烟等引起。
3.血管机制。大小动脉结构、功能变化会影响血压,其中血管壁上的部分物质起到调节心血管功能、维持血压恒定的作用,但若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糖升高、高血脂、年龄增长等情况,可能会引发高血压。
4.肾脏机制。因各类因素引发的钠潴留、肾脏水,短时间内没办法排出,压力-利尿钠机制自动启动,会引发血压升高。
5.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指超过正常胰岛素水平时,血糖维持正常水平,但在此过程中往往会以血压升高、血脂异常代谢为代价。
高血压有哪些症状?
1.头晕、头痛、耳鸣、心律失常、疲倦不安等。
2.妊娠期高血压会表现出水肿、尿蛋白症状,严重时会昏迷、抽搐,甚至死亡。
3.婴幼儿高血压表现出生长发育迟缓、夜间尖叫、哭喊、整体比较兴奋。
4.更年期高血压有四肢浮肿、腰膝酸软等症状。高血压如何治疗?
检查。通过检查来确定高血压类型、严重程度、所处阶段等,检查项目包括: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血压检查等,需要我们了解一些检查的注意事项,做好配合工作。
药物治疗。没有绝对的、最好的药,只能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目前包括以下药类:利尿剂,如氢氯噻嗪、吲达帕胺等;β受体阻滞剂:如盐酸倍他洛尔、美托洛尔等;钙通道阻滞剂:如硝苯地平控释片、非洛地平缓释片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如马来酸依那普利、卡托普利等。在用药时,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严禁随意选药、停药、增减药。
高血压日常需要注意什么?
调整饮食。可以吃些新鲜的蔬菜水果,如黄瓜、西红柿、猕猴桃、火龙果等;奶制品,如奶粉、牛奶等,其他富含膳食纤维、蛋白质的也可以多吃,但是不能一直保持单一饮食,注意饮食均衡,且应控制盐量,不能吃太多腌制品,比如腊肉、咸菜等。
保持适量运动。每周抽出2~3天的时间进行体育运动,每次30分钟左右,不建议选择一些比较激烈的运动,跑步、骑车、游泳之类的有氧运动比较适合高血压患者。
进行心理疏导。很多患者因对高血压缺乏了解,本身背负较大的负担,整日处于忧虑、恐惧、担忧中,反而不利于病情恢复,因此应注意进行自我心理疏导,定期外出旅游,舒缓心绪,积极应对,控制病情恶化。
经过以上论述,想必大家对高血压又有了新的了解,希望大家能重视起来,日常多关注一些这方面的知识,可以很好地保护我们的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