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血糖升高但还没达到糖尿病需要服药吗
2023-08-15 17:09:29
作者:叶鹏
作者单位: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
糖尿病前期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过渡阶段,是将来糖尿病发生风险增加的强预测标志。及时发现糖尿病前期人群并进行有效干预是预防或延缓糖尿病发生的关键所在。因此,公众应有预防糖尿病的理念,理解糖尿病前期管理的重要性。那么糖尿病前期有什么危害?该如何规范管理?需不需要加用降糖药物呢?本文将结合最新专家共识带大家了解糖尿病前期。

什么是糖尿病前期

简单的讲,血糖轻度升高,但又达不到糖尿病诊断标准,称为糖尿病前期。因此,空腹血糖在6.1-7.0mmol/L和/或糖耐量2小时血糖在7.8-11.1 mmol/L,就可以诊断糖尿病前期,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FG)、糖耐量减低(IGT)以及两者合并存在(IFG+IGT)。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国成年人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达到35.2%,约3-4亿人处于糖尿病前期。糖尿病前期人群发展为糖尿病的风险明显增加,每年约有5%-10%进展为糖尿病。糖尿病前期人群心血管疾病、微血管病变、肿瘤、痴呆、抑郁等疾病的发生风险增加。

糖尿病前期患者需要治疗吗

糖尿病前期是糖代谢紊乱的早期阶段,对其进行干预可显著降低糖尿病发病风险,甚至逆转为正常。研究发现,糖尿病前期患者如果能够恢复到正常糖耐量,即使是短暂的,可以降低糖尿病远期发病风险56%。对于低风险人群,即单纯空腹血糖升高(IFG)或者单纯餐后血糖升高(IGT),且不合并糖尿病其他危险因素的糖尿病前期人群可仅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其余高风险或者极高风险人群应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考虑联合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为糖尿病前期的基础治疗,所有糖尿病前期患者均应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包括合理平衡膳食、坚持运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不熬夜等。生活方式干预不仅经济、安全,干预效果甚至比药物还要好。

哪些患者需要使用降糖药

低风险者先进行生活方式干预,6个月后未达到干预目标可考虑联合药物治疗;高风险和极高风险患者可考虑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同时启动药物干预。目前被循证医学证实对糖尿病前期干预效果肯定的药物有:二甲双胍和阿卡波糖。2023年版美国糖尿病学会指南推荐,糖尿病前期成人可以考虑使用二甲双胍预防2型糖尿病。而阿卡波糖是国内目前唯一获得IGT治疗适应证的药物,使IGT人群3.3年内发生糖尿病的风险降低25%。此外,一些临床研究结果显示,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噻唑烷二酮类等降糖药物也可以降低糖尿病前期人群发生糖尿病的风险,达到预防糖尿病的目的。治疗目标

经6个月的干预治疗后,应及时评估是否达到治疗目标:1)超重或肥胖者体重减轻3%-7%,使体质指数达到或接近24kg/m2并长期维持。2)改善血脂异常等糖尿病危险因素,逆转血糖为正常水平,预防或延缓其进展为糖尿病。

随着城市化进程、生活方式改变和人口老龄化加速,以及超重或肥胖、血脂异常、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患病率增加,糖尿病前期患病人数越来越多。糖尿病前期患者往往缺乏症状,因此对于糖尿病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筛查,以便及时发现糖尿病前期人群。糖尿病前期是糖尿病发病前的过渡阶段,是留给患者自我改善不健康生活方式的最后机会。只要能够长期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必要时在内分泌科医生指导下联合药物治疗,完全有希望延缓甚至终止糖尿病的发生,进而减少远期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因此,早发现,早干预,健康就在你自己的手中。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