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宝宝感冒如何避免传染
2023-09-01 15:19:35
作者:覃丽燕
作者单位:桂林市妇女儿童医院儿科

感冒是常见的婴幼儿疾病之一,宝宝感染感冒后易于传染给他人,包括家人、同伴和其他人。因此,做好防范和避免传染的措施对于宝宝的健康非常重要。此次将探讨如何在宝宝感冒时采取预防措施,减少病毒传播的风险,从而保护宝宝和周围人的健康。

一、掌握传染途径和病毒存活时间

了解感冒病毒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的方式非常重要。当感冒患者咳嗽、打喷嚏时,他们会释放出许多微小的飞沫,其中包含大量的病毒。这些飞沫能够在空气中悬浮一段时间,其他人吸入这些飞沫后容易感染。因此,与感冒患者保持一定距离,尤其是在密闭且通风条件差的环境中,非常重要。其次,直接接触是另一种常见的感冒病毒传播方式。当一个人直接接触一个患有感冒的人的受感染区域(如眼睛、鼻子、嘴巴等),病毒会通过接触传播给他人。这种传播途径尤其在家庭环境中更为常见,因此,避免与感冒患者过于亲近和密切接触,例如共用餐具、喝同一个杯子等,可以有效减少传播的风险。此外,间接接触也是感冒病毒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当一 个人接触到被感冒患者污染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玩具、电话等,再接触自己的眼睛、鼻子或嘴巴时,病毒会进入他们的体内。因此,保持手的清洁非常重要,特别是在接触这些常见的传播源之前和之后。

二、手的卫生和消毒

强调频繁洗手的重要性。宝宝感冒期间,我们应特别注重在接触宝宝之前和之后彻底洗手。这是因为我们的手是最常接触到外界环境和潜在病毒的部位。经常洗 手可以有效地清除细菌和病毒,并减少传播的风险。使 用肥皂和温水洗手至少20秒。肥皂能够有效地去除手上的细菌和病毒,并将它们冲洗掉。在洗手时,应确保将肥皂均匀涂抹在双手的每个部分,并用温水彻底清洗。应注意要洗遍手心、手背、指缝、指尖和指甲,并轻轻搓揉双手,确保整个过程至少持续20秒。

三、避免接触感染源

尽量避免与感冒或流感症状的人密切接触。感冒病毒可以在患者出现症状前几天就开始传播,因此即使他们没有明显的症状,仍然可能是传播者。因此,尽量减少与有感冒症状的人密切接触,特别是接吻或共用餐具、杯子等。在公共场所如医院、幼儿园等,小心避开人群拥挤的区域。密集的人群意味着更高的感染风险,因为感冒病毒可以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尽量保持距离,避免进入过度拥挤的区域,如车站、商场或诊所等。如果必须前往这些区域,可以采取戴口罩以增加保护屏障。

四、定期消毒家居环境

使用消毒剂清洁家居表面,特别是门把手、玩具、手机等常接触的物体。感冒病毒可以在这些物体表面上存活一段时间,从而增加感染的风险。使用含有活性成分的消毒剂,如含氯和含酒精的消毒液,对这些常接触的物体进行彻底清洁消毒。消毒剂的使用方法可参考产品说明,保持一定的接触时间来确保消毒效果。定期进行这样的清洁和消毒工作将有效地减少感染的风险。定期通风也是很重要的。室内空气往往会积聚各种污染物,包括病毒、细菌和其他有害物质。通过定期开启窗户,排出室内的污浊空气,并引入新鲜的室外空气,可以有效地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室内空气流通可以稀释和减少悬浮在空气中的病毒数量,从而降低感染的风险。尤其是在宝宝感冒期间,至少每天开窗通风15~30分钟是一个良好的做法。

五、使用纸巾或肘部遮挡咳嗽和打喷嚏

当咳嗽和打喷嚏时,使用纸巾或肘部遮挡口鼻,而不是用手遮挡。咳嗽和打喷嚏时,口鼻会释放出大量的飞沫,其中可能含有病毒。通过使用纸巾或肘部遮挡,可以有效地阻止飞沫的扩散,减少病毒在空气中的散播。选择使用纸巾时,应该及时将使用过的纸巾丢弃并洗手。如果没有纸巾可用,可以使用肘部遮挡,避免直接将飞沫接触到手。建议宝宝学会使用纸巾或肘部遮挡咳嗽和打喷嚏。宝宝也需要学会正确的咳嗽和打喷嚏礼仪,这样不仅可以减少病毒传播的风险,还能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与宝宝交流并示范使用纸巾或肘部遮挡咳嗽和打喷嚏的正确方式,鼓励他们在需要的时候主动遵循。

六、小结

通过以上措施,我们可以有效降低宝宝感冒的传染风险。每个家庭成员都可以积极参与,共同营造一个健康、清洁的环境,保护宝宝和周围人的健康。让我们共同努力,预防感冒的传播,为宝宝的健康和幸福尽一份责任。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