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是我们生命的基本功能之一,它能为我们的身体提供氧气,同时排出二氧化碳。但是,当我们的呼吸系统发生问题,导致肺部无法有效地进行气体交换时,就可能发生呼吸衰竭。呼吸衰竭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需要及时识别和处理。
一、什么是呼吸衰竭?
呼吸衰竭是指动脉中氧气或二氧化碳,或二者皆不符合正常比例,引起缺氧或可能伴有二氧化碳滞留体内,从而发生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症状。呼吸衰竭可以分为第一型或第二型,划分依据为二氧化碳浓度是否偏高。临床上呼吸衰竭的定义通常有呼吸频率增加、动脉血液气体浓度异常(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或二者皆有),以及呼吸功(英语:work of breathing)增加的表现。
二、呼吸衰竭的原因有哪些?
呼吸衰竭的原因可以分为两大类:肺部原因和非肺部原因。
1.肺部原因是指影响肺部结构或功能的疾病或损伤,如肺炎、肺水肿、肺栓塞、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新冠肺炎等。这些疾病或损伤会导致肺泡通气不足、通气/灌注比例失调、弥散障碍或分流等机制,使得氧气不能充分进入血液,或者二氧化碳不能充分排出体外。
2.非肺部原因是指影响呼吸中枢、神经、肌肉或胸廓的疾病或损伤,如颅脑损伤、中毒、脊髓损伤、重症肌无力、胸廓创伤等。这些疾病或损伤会导致呼吸驱动力下降、呼吸频率和深度改变、呼吸肌力量减弱或胸廓活动受限等机制,使得每分钟通气量下降,或者通气不均匀。
当呼吸功能运作的任一环节出了问题,都会造成呼吸衰竭,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气道阻塞:由于异物、肿瘤、炎症、过敏等原因导致气道狭窄或堵塞,影响空气进出肺部。
肺部疾病:由于肺部感染、肺水肿、肺栓塞、肺纤维化、肺泡损伤等原因导致肺组织损坏或功能障碍,影响气体交换。
胸廓异常:由于胸壁创伤、胸腔积液、膈肌麻痹等原因导致胸廓活动受限或变形,影响肺部扩张。
呼吸中枢障碍:由于颅内感染、颅脑损伤、中毒性脑病变、脑干中风等原因导致呼吸中枢受损或抑制,影响呼吸节律和深度。
神经肌肉疾病:由于多发性硬化、重症肌无力、脊髓灰质炎等原因导致神经传导或肌肉收缩受损,影响呼吸肌的功能。
三、呼吸衰竭的表现有哪些?
当呼吸衰竭发生时,患者会出现以下一些典型的表现:
呼吸困难:患者会感到喘不过气,需要用额外的力量来呼吸,如使用辅助性呼吸肌或采取端坐位。
呼吸频率和心率增快:患者会出现呼吸急促和心跳加速的现象,是身体试图增加氧气的摄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发绀:患者会出现口唇、指甲、皮肤等部位的发紫或发黑,是由于血液中缺氧造成的。
意识障碍:患者会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嗜睡、昏迷等症状,是由于脑部缺氧或二氧化碳中毒造成的。
代谢紊乱:患者会出现酸中毒、水电解质失衡、肾功能衰竭等症状,是由于呼吸衰竭引起的全身性反应。
四、呼吸衰竭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呼吸衰竭的治疗需要针对其原因和类型进行相应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给氧:给氧是呼吸衰竭的基本治疗,可以通过鼻导管、面罩或气管插管等方式给予适当的氧浓度,以纠正低氧血症。
药物:药物治疗主要是为了缓解呼吸道痉挛、消除炎症、降低呼吸道分泌物、改善心功能等目的,常用的药物有支气管扩张剂、激素、抗生素、利尿剂等。
呼吸机:呼吸机是一种能够提供正压通气的设备,可以通过口鼻面罩或气管插管连接患者,以辅助或代替患者的自主呼吸。呼吸机可以根据患者的需要调节通气模式、压力、容积、频率等参数,以改善通气和氧合。
治疗原发病:治疗原发病是解决呼吸衰竭根本问题的关键,例如手术切除肺栓塞、纠正神经肌肉疾病、控制感染等。